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1篇
教育   727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化是关于的观念、规范以及的行为方式的总称。传统上,化即指道,它所涉及的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家庭伦理关系的处理问题。既有理念上的又有实践上如何具体操作的方式。《经》的说法“,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行则要“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相似文献   
22.
先秦儒家的道观念,产生于对血缘家长的崇敬,它包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方面的家庭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便转化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使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统治者大昌道,构成主要内容这一的送死之事,日益发展,厚葬陋习日烈。  相似文献   
23.
王伟丽 《文教资料》2007,(29):51-53
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人的思想。本文从两个方面讨论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具有决定作用,二是儒家学派对道的改造与发展以及统治阶级的提倡。  相似文献   
24.
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之一,数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所重视。不能否认,具有许多封建性的内容。但是,的核心内涵是合理的,那就是善事父母,对父母做到既“养”且“敬”。因此,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地改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正如谢幼伟先生所说:“的伦理,在中国社会或任何社会,均有应该存在的理由”。在当代中国,对于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同时,作为一个道德范畴,不仅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个体道德成长的内在要求,它对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价值。在中国传统社会,不…  相似文献   
25.
在社会转型时期,创新高校感恩教育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炼生动的感恩教育主题,探索科学可行的运行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感恩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26.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道已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农村的文化更是引人关注。笔者的故乡——珊溪街头村的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具有丰富的地方性内涵。  相似文献   
27.
对中西养老模式的对比研究,旨在使中国在借鉴西方居家养老模式的时候,能以"文化自觉"为导向,以"和而不同"为原则,在"未富先老"的状况下探索一条能充分发挥""文化优势的、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之路。  相似文献   
28.
百善为先。在大力倡导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理应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上虞乃子大舜、女曹娥的故乡,素有崇的风气,德文化渊源流长。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德资源,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便成了一项非常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9.
妈妈走了 带着对生命的眷恋 更带着对儿女的挂牵 放心不下地走了  相似文献   
30.
张俊梅 《儿童音乐》2013,(11):52-53
我国的文化传统,对于“乐教”的重视由来已久.乐的德性功能,比艺术本身更为重要.远在西周,当时的音乐教育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乐德”即“中、和、祗、庸、、友”,“中”,犹忠也;“和”,刚柔适;“祗”,敬也,“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友”,善兄弟曰“友”.“乐德”主要重于伦理道德,是音乐政治教化功能的体现.“乐语”,主要指诗乐教学,诗歌弦诵,以合礼仪;乐舞则以六代乐舞为主,兼习小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