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23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84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7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1.
名人养生录     
阿珍 《健身科学》2008,(5):48-48
"第一要"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112.
刘勇头 《收藏》2009,(6):108-109
我手头有一方刘墉款端砚,长21厘米,宽13.8厘米,厚3厘米。包浆沉厚,古味盎然,质朴无华。砚质细润如玉,石色灰紫,正面石质有火捺、胭脂晕、青花,焦叶白,这显然是宋代老坑名贵端石特征。宋《端溪砚谱》曰:“火捺,一名熨斗。  相似文献   
113.
弋射探     
弋射是中国古代一种古老的体育项目,和其他中国古代体育项目一样,它集生产与娱乐为一体.弋射起源于上古时期而消亡于宋代,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体育项目,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但最终因为脱离社会实践太远而被历史淘汰.研究这种逝去的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对于我们进一步发掘和研究中国古代体育资源,丰富我国古代体育史料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钱币两则     
"崇宁通宝""旋背"当十大钱在笔者所收藏的众多的"崇宁通宝"古钱中,有一枚形制非常特殊的"旋背"当十大钱(见图)。"旋背",就是在极个别古钱的背面,其方穿的周围,有一突起的圆圈,形似方穿旋转  相似文献   
115.
铜镜是古人照容梳妆"正衣冠"的生活用具。其镜面,即镜的正面,光亮可以照面,镜背面多铸有纹饰或铭文,可分为内外若干区;镜钮,即在镜背中央,有孔可以系绳,可用手持或系在镜台上;钮座,即钮的周围,紧连钮的装饰部分。  相似文献   
116.
王诜(图1),字晋卿,生卒年史无记载,当今学术界一般持"1048—1104年后"的观点。笔者考证其大约生于公元1051年,卒于1114后至1120年前(考证文章即将发表),祖籍山西太原人,后居河南汴京,为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赵曙之女蜀国公主为妻,官驸马都尉及定州观察使、利州防御使。家筑"宝绘堂",藏历代法书名画日夕观摩,精于鉴赏。  相似文献   
117.
重庆清溪窑在历史文献中未见记载,它在1976年修公路时被发现,是四川盆地古瓷窑中发现较晚的宋代瓷窑。于1990年、1992年进行过两次发掘,仅发掘400平方米。因此,现在人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很不够的,甚至还觉得它有几分神秘。然而它的许多优秀作品却令人耳目一新,尤其被考古界和藏家称为"似汝类  相似文献   
118.
隋唐五代到南宋期间,四川成都地区制瓷业已相当发达,成都窑、彭县窑、琉璃厂窑、邛窑等都具相当规模,且各有特色,都创烧了不少珍贵的瓷品留存后世。玉堂窑是近年在成都地区新发现的一座古窑遗址,地处四川都江堰市玉堂镇,因此而得名。玉堂窑始烧于唐,终于宋,历经唐、五代、北宋、南宋,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创烧了不少珍贵的瓷器,  相似文献   
119.
从真切再现当时社会生活风习的宋代风俗画中,可以看到画家们对都市繁华、乡村闲适的迷恋、对圣朝盛世的点缀升平,但是从传世的少量作品中仍能看到一些充满平民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真切的爱,显示出一定的社会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20.
宋代的缂丝工艺之所以在制作和艺术风格上比前朝有了很大的改变,部分缂丝开始向纯欣赏的仿名人书画方向发展,与当时的院体画和花鸟画的勃兴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就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共同点、宋代绘画的发展给缂丝工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作分析探讨,以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宋代缂丝工艺的艺术风格,进而深入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