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2篇
教育   421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1.
作为中国戏剧戏曲学的奠基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具有鲜明述学特征:一是"信而有征",注重铺排史料,言必有据;二是"考胜于史",长于史料考证且有独到发现,史的论述较弱;三是"述繁论简",引述文献繁复,论评阐发简略。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法国耶稣会士的来华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法国耶稣会士来华的动机、传教的概况及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海外英语》2011,(11):48-48
王国维(1877—1927),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22岁时,至上海《时务报》馆做校对。1906年,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等职。期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相似文献   
14.
武侠小说中常常出现"洒家"的称谓,都是会武功的和尚的自称,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洒家"即指和尚。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印象中最早自称"洒家"的人是《水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年间何绍基所刻《宋元学案》百卷本,是该书初刻定本醉经阁本的修订本。和醉经阁刻本相比,该本增加了370版以上篇幅,增加字数约20万,是《宋元学案》定本中体例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版本。本文考察此本对醉经阁刻本的增补修订,主要包括体例的完善、结构的调整、内容的增补、史误的纠正与文字的校改。厘清这些问题,此本的修订情况以及文献价值,也就一一呈现了。  相似文献   
16.
赵园 《中国文化》2009,(2):114-116,I0001-I0004,117-131
说"嗜欲"本文首先尝试分析明清之际士人有关"嗜欲"的一些言说。 我注意到,不止一个论者对博弈这种近人看来决无"不良"的嗜好怀有警惕。本文所论的时期,张履祥(1611—1674)批评严颖生的每到一地"辄以围碁留止数日",说其害有三,其一即"耽物丧志",另两害则为"废时隳业"与"比之匪人"。  相似文献   
17.
伏生在秦汉之际的文化废墟上,热情张扬了《尚书》的神圣经典价值。他针对秦之失道,阐释了《尚书》中的公天下和德治理念,又为百废待兴的汉朝提供了多种礼制资源。伏生还吸收了战国以来的新学术思想,提出“三统说”,对《洪范》篇作出了全新的阐释,从而对汉代的经学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体来看,伏生的《尚书》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尚书》亦由伏生诠释才真正实现其参与汉代文化构建的经典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彭明瀚  赵可明 《收藏》2008,(10):30-34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包括书法、绘画在内的文化艺术随之迅速发展,涌现出众多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民间艺人,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市场。加之宋代几位皇帝对书画艺术的推崇,使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江西吉州窑工匠在河北磁州窑白地黑花技法的启发下,吸收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彩绘瓷画艺术,显示出清新明快的装饰效果。黑褐色的图案装饰在米黄色的瓷胎上,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描绘的形象特征准确,生动有神。用笔如飞,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充分表达出健康奔放的时代精神。吉祥如意的主题,清新雅致、富于情趣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与磁州窑一起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张丽 《收藏》2009,(4):73-75
钧窑瓷器发祥于河南省禹县,是在北宋创烧的一种釉色深浅不一的蓝色乳浊釉瓷,其以变幻莫测的色彩而深得世人喜爱。由于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随后河南其他的一些窑场相继烧制,并且影响到了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一些瓷窑,以致元代在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钧窑为中心的瓷窑体系。此窑系在宋元时期瓷器手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瓷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非常高兴读到了在《收藏界》2008第6期和第9期上登载的,成都伍先生与香港梦斋主人的有关"宋元佑三年"款青花瓷瓶讨论的两篇好文。首先感谢他们付出的大量心血,寻找了许多史料,认真严肃地对这个瓶子进行了较为翔实的探讨,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和认识这件器物,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始端。同时也感谢《收藏界》杂志的有关采编人员,是先有你们独到的水平和远见,后才有这件目前有一定争议的器物,在贵刊这个平台上得以展示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