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宋诗的创建和批评始终是与唐诗传统紧密相联的。宋诗的创建过程便是唐诗传统的发扬过程,“宋调”的质疑过程便是“唐音”的凸显过程。它们相互交合,成为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242.
陈由歆  侯晓云 《兰台世界》2016,(12):141-143
古人逐渐认识到茶的营养价值后,又赋予茶更多的人文内涵,茶文化经过数百年发展,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诗歌和儒家哲学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代文人将修身养性的观点与茶文化完美结合在诗歌中,使"茶"具有了审美情趣和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243.
唐诗和宋诗是中国两个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诗歌,后代的诗论家也多因为二者的高低优劣而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几首小诗来窥探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244.
写诗重意象,而意象重新奇。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记载了宋诗人梅尧臣的话: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在这里,梅尧臣对诗歌的  相似文献   
245.
宋诗坛上,王安石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后人把其王荆公体与东坡体、山谷体相提并论便是有力的例证。但是,后人在评论宋诗时又往往只及苏黄而不及于王。究其原因,除后人基于政治原因有意  相似文献   
246.
宋诗以为诗,爱“言理”,与当时政治化因素及诗歌发展历史因素有关,并非全无可取。宋诗以意胜,贵深析透辟。感人易,入人深,言有辞采,理有情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深得宋诗之妙。小说中随处可见的议论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充满理趣。  相似文献   
247.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标举、学习宋诗风气的日益浓厚,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也随之进入其全盛期。黄庭坚诗歌在清代不同的文化空间广泛传播,借阅、抄购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别具特色,强化和促进了黄集秘籍的流传;诗歌选评促进了黄诗传播的普及性和经典化;宋诗选本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以两类选本的传播,将黄庭坚诗歌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旧本翻刻是比较通行而又便于实施的传播行为,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发挥了其长久性的信息存储功能。  相似文献   
248.
宋诗的创作特点与唐诗有别,数十年来对宋诗的评价因时代风气影响而难言公允。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擅长用典并能造新独出,其用事如出唇吻使人不觉。在唐诗创作极其成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创出了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崭新天地。因此,我们对黄氏诗歌创作方法及其成就应有一个新的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249.
梅尧臣诗以其独特成就,在唐诗盛极难继的背景下多向开启了宋诗的道路,被欧阳修誉为“穷者之诗”与“平淡之诗”。文章就其“穷者之诗”的内容特色作了具体深入的剖析,具体表现在:忧思感愤,关注国计民生;穷居隐约,深切表达人伦真情;放浪泉林,细致刻画山水清华。  相似文献   
250.
宋诗人郭祥正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其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数量众多,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尤其侧重描写安徽宣城与当涂两地风光。山水景观诗创作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理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