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正鉴赏诗歌文句,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需要赏析的诗句,往往是诗中的名句,或以意胜,或以情胜,或以韵胜,或以意象发人之思,或以境界动人之情。鉴赏诗歌名句的过程就是诠释其意象、意境、手法、语言的独特之美的过程。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其独特之处,并且进行适度解读。这类考题往往以"请对这首诗某一联(句)进行赏析"的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对于这种较为开放的题目,我们可以以"手  相似文献   
72.
73.
在中国诗史中 ,宋诗是继唐诗繁盛以后的另一诗学范型。相对唐诗而言 ,宋诗一改唐人高华浪漫的诗风 ,出之以人文修养所特有的恬淡内敛。这种诗风从宋初开始 ,经由长期的发展衍变 ,在北宋元年间大致定型。而以黄庭坚 (山谷 )为首的江西诗派在此发展中 ,就成为宋诗学的代表。山谷为宋诗学的代表 ,这是因为 ,一方面宋诗异于唐诗的特质 ,在山谷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另一方面 ,山谷诗学标志着宋代诗学与诗法的完备 ,更重要也是最深层的是山谷诗学与理学辉光交映 ,为宋代人文精神殊途同归的一种典型。山谷诗表现出以人文意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这…  相似文献   
74.
由于从西方传入的“直言”方法与“五四”新诗人以思想解放为特色的文化心理相吻合,因此“直言其理”、“直言其事”、“直言其情”被大量地运用于初期白话诗的创作之中;胡适的《尝试集》中的诗歌十分突出地采用了这种“直言”形式。另外,以“五四”时代思潮为精神底蕴的初期白话诗,也在自宋以来的“以文为诗”的线索中找到了新诗“直言”形式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以文为诗”一方面为初期白话诗建立了一种更适合于表现新诗人精神世界的新形式,另一方面,初期白话诗试图通过“以文为诗”达到“借历史以正名”的目的,这一事实本身,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体现了新诗对传统诗学“话语原型”的“重温”,反映了新诗与传统诗学必然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75.
《全宋诗》中有许多白注文献材料。这些为白自注所解释的词语,多是宋代的口语词,为《汉语大辞典》等词书所缺。这对正确理解宋代口语词有很大帮助,对研究宋诗语言、构建宋代词汇史提供佐证,本文选“矮黄”、“碧涧”、“监州”等九条作为考释对象。  相似文献   
76.
律诗兴起于齐梁,成型于唐代,盛唐律诗多高华流丽、绝尘脱俗之作.杜甫开始改造盛唐律诗,杜牧继承并发展了杜甫.杜牧律诗突破盛唐律诗的工稳典丽,故意打破常规,在律诗中以己意为主,大量运用虚词、单句、拗句,并融入大量议论,使得其律诗创作更加灵动自然,议论横生,在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均有极大的拓展,对宋诗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7.
本文为作者读<全宋诗>系列札记的又一篇,以补为主,以订为辅.  相似文献   
78.
古都洛阳作为西京,是北宋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宋代文人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宋神宗时期,一大批反对新法的旧党名流聚居于此,写下了大量歌咏洛阳的诗歌,颇值得关注,其中代表性的诗人为邵雍、司马光、范纯仁、文彦博、范祖禹。他们的诗歌涉及洛阳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风土民情、园林建筑、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方面,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城市画卷。  相似文献   
79.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宋诗专家厉鹗,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后,从宋人文集、诗话、笔记以至山经、地志等各种珍秘典籍中搜集宋人诗歌及有关故事、事实,用二十余年功夫辑集三千多家,写成《宋诗纪事》,为编撰《全宋诗》提供了大量难得的资料。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从《宋诗纪事》中采录得很多,但由于编者万虑一失,核对不够,尚有“遗珠”,本文为“遗珠”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80.
宋诗特殊风格的形成 ,应从诗歌创作的内部发展规律和诗人的创作实践来深入探索。仅仅模仿唐诗是没有出路的 ,而必须走创新之路。宋代文坛诗歌功能的分工 ,标志着诗歌抒情性由诗而向词的转移 ,而诗词由分工而合流则是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利性的民族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