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91篇
科学研究   133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张娟 《文教资料》2011,(11):48-50
成语的汉译英向来是翻译工作的难点,而在散文这种文体中经常出现各种成语,因此,本文以张培基教授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在散文翻译中,成语汉译英时意象的保留、丢失与改变。  相似文献   
32.
肖普勤  黄凤枝 《文教资料》2005,(24):179-181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最受中国翻译研究者欢迎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之一.本文通过介绍、评述奈达的翻译思想,研究他翻译思想根本转变的原因和中国翻译研究者对其理论的反应,使中国译界认识翻译理论的作用和了解如何进一步推动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依据,比较了汉英句式表达上的差异,如意合与形合,句首开放与句尾开放,话题句与主谓句等,认为翻译应重在以语义为基础的动态转换。  相似文献   
34.
幽默具有两大主要功能————美感功能、信息功能。其美感功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其信息功能能让读者感受到其传递的多重意义。翻译英语幽默应从整体着手,再现其意义,还要尽量传达其美感功能。由于每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特点、修辞特点和表达习惯,因此译者在翻译幽默的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方法,再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内涵奥妙和幽默的联想。  相似文献   
35.
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归化策略在法律翻译中的运用,并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次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了文化、语言和读者这三方面的因素及其对法律翻译中归化策略的影响。尽管归化并不能解决词汇层面上的所有翻译问题,但它往往是实现效力对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6.
文章从功能角度分析中文标语的英译。文章在分析标语的语体、副语和功能特征基础上,提出标语翻译可行性的理论支持,功能主义理论,并根据功能主义理论的三法则,提出标语英译的原则与技巧。  相似文献   
37.
习语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为了再现原语风貌,准确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可以把“忠实”和“功能对等”作为习语翻译的基本原则,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加注等方法进行翻译,确保原语习语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量和有效性是习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8.
王莉 《宜宾学院学报》2003,5(5):55-56,67
对等在文学翻译中作为一个标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源语文本与的语文本在形式、内容、风格和文化四个方面的对等,结合文学翻译实例展开论述,证明译者在实际探作中不可生搬硬套对等这个标准,但又应尽量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表现出源语文本的精髓,最大程度地做到形和神的对等。  相似文献   
39.
转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代对转喻的研究受到了语言学的深远影响。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英语专业普遍使用的《高级英语》教材,对转喻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从形式和功能两方面探讨了英语转喻的汉译策略。旨在加强对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转喻修辞进行科学性的应用和研究,以期达到明晰转喻本质及其应用、在教与学过程中避免语用失误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读者反应"论以及"语言共性"论等翻译理论和原则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而且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奈达的翻译理论遭到强烈的批判,甚至被认为已经过时或者毫无用处。本文主要通过对奈达翻译理论演变的深入分析及其留给我们启示的研究,使大家对奈达的翻译理论有更加科学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