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时期的小学生,具有很强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任何事情都想去尝试。作为教师,应当理解和鼓励孩子的这种求知欲。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他认为儿童一旦失去这种尊严感,那么“任何教育者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他把许多恶毒的计策,摊到桌面上来。他把你对他的疑点,抢先说破,使你自觉心地龌龊,对他不起。他把事件的最坏可能一一预告,反倒让你觉得万无一失。人们常常有一种善良的错觉,以为只有隐瞒才是欺骗。殊不知最高明的骗术,正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伪坦率是一种更高水准的虚伪,它利用的是一种人们对坦率的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临沂二十二中以促进人的生命完整成长为根本价值追求,坚持“人人成长,个个成功”的办学方向,以“生命·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他们立足课堂,关注生活,从不怀疑每个孩子身上潜藏的能力,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成长得最好;他们不断优化教育要素和师生成长方式,创造了“六段式”互动教师发展新模式和“三化五学”教学模式,实现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让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校园里每一个人都体验着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快乐。二十二中人用智慧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14.
尊严是对人的身份、地位等的认同,是人人共有的平等的权利,尊严感应该理解为庄重、平等、自由、如实地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感觉,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就会给予很大的信任,支持政府行为,有力推动政府对危机事件化解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李丽霞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96-196,198
本文着重分析了“以人为本”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教师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和及时的帮助,增进学生主体意识,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传递,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尊严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应该被自己、他人所尊重、且不容侵犯的属性.尊严素养在人际互动中形成并表现,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690名中小学生为被试,通过理论构建、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了由16个题项组成的中国中小学生尊严量表.量表包括尊严观、尊严感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括自尊、他尊和尊他3个因子.统计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大规模测评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表现所作的综合性评价,它必须以教育、激励为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使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已的尊严感。”一份好的评语应该是以优点遮缺点,以优点促使学生改正缺点,以达到教育导向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注重平日的点滴教育,更在评语写作上下功夫,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对120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尊严感内涵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尊严感内涵包括八个方面:国际交往受到尊重、社会环境公平正义、人际交往和谐平等、自我态度乐观自信、自身权利得到维护、他人认可与支持度、经济条件的满意度和能力价值自我认同。研究还发现,大学生尊严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家庭所在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尊严感的影响显著,性别和年级对大学生尊严感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尊严感差异存在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当您收到这一期刊物的时候,2013年已经临近尾声,冬的脚步也已经很重了。这样的时节,最适宜的,莫过于三五知己围绕红泥小火炉,就着或新或陈的米酒,絮絮叨叨地怀念起那些渐行渐远的岁月,以及在岁月中出现过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身影。身为教师,自然难免聊到教育,聊到教师这一职业,聊到那些曾经在我们稚嫩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记的老教师。  相似文献   
20.
杨冬艳 《宁夏教育》2009,(12):69-69
教师批评学生,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学生不良行为。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如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是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