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省外动态     
正·黑龙江:英雄子女中高考优先录取日前,《黑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规定》公布实施,在子女教育方面,新规定为见义勇为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新规定明确,见义勇为人员子女入公办幼儿园的,应予以接收;接受义务教育的,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公办学校就读。见义勇为人员和因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子女,中考时按照当年录取分值10%的标准降分录取;因见义勇为致残人员的子女,中考时按照当年录取分值5%的标准降分录取。因见义勇为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的人员子女,高考时在高等学校投档分数线下降低20分  相似文献   
142.
老师的检讨     
班里转来一个学生,来自一个偏僻的农村,这是他第四次随父母进城务工而就近入学。小小年纪,却已经跟随父母走南闯北多年。他叫刘聪,人如其名,他很聪明但各种习惯实在太差。才来一个星期,就有两次不按时完成作业,我见此状便耐  相似文献   
143.
宋亮 《教育》2012,(31):32-33
一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通过微博发布:"前两天帮亲戚到北京银行给小孩交幼儿园赞助费2.4万元,去之前幼儿园嘱咐此赞助费收据写谁的名字都可以,但不能写父母的名字。当时以为是幼儿园收这黑心钱怕出事。可拿到银行收据一看,傻眼了,发票为北京市公益事业捐赠统一发票,落款为:北京市东城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财务专用章。"  相似文献   
144.
补白     
中国为什么没有校车文化?我认为,有三个主要因素制约了中国校车的普遍使用。第一就是缺乏坚实的需求基础。很多中国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舍得让孩子辛苦,宁可自己劳累一些,也要亲自接送孩子,使得学校对校车的需求不足。第二,缺乏运营方面的有利条件。不少地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很多小朋友没能就近入学,居住地相对学校比较分散,导致高效...  相似文献   
145.
储朝晖 《教育》2012,(2):31-31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减少,调整学校布点,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出发点是希望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全面系统考虑不够,全部撇并村小,导致许多孩子上学的路过于遥远。  相似文献   
146.
周大平 《教育》2012,(5):35-36
不明确政府主导的投入责任,就没有了执行校车条例草案的根本保障。要检讨政府对法定的“就近入学’’原则执行得如何,只有重申“就近入学”不动摇,使对校车的需求降下来,方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7.
杨润勇 《中国德育》2012,(16):41-4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教育部日前公布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48.
接二连三发生的校车安全重大事故,让农村校车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村校车是21世纪才在中国出现的新生事物,是90后才开始使用的”新玩艺”,但刚刚解决温饱的农民还无法支付舒适安全的成本,导致校车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显然这个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其需要政府科学的制度设计,需要政府调整思路,不可过分追求学校的“规模效应”,而应为农村孩子着想,让他们就近上学,并以城乡教育的均等化,来解决诸多农村孩子弃近投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9.
择校是西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主题之一。在我国,择校现象存在已久,但作为问题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最初在小学、中学范围内的择校,发展到今天对于高等院校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发  相似文献   
150.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公平性考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从教育公平的内涵看,在不具备适合条件的情况下,"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与教育公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相反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要全面实施"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发展多元、互通有无的教育格局,积极探寻高考人才选拔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机制,使学生们在"就近入学"教育政策的主导下能有更多选择的可能,而不是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