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88篇
科学研究   86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273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宁静是天上淡淡飘浮的云朵,宁静是静坐打禅的禅师心中的湖水。我从未见过比宁静更具美感的事物,泼墨的山水画,悠扬的古琴声,一张桌案一副纸笔的写作……这些都何其美好。宁静是一种不华丽不浮躁的美。  相似文献   
102.
《襄樊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正阮宾教授阮宾,男,1962年生,湖北襄阳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93年进入北京画院王文芳山水画艺术创作高研班学习;先后两次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王镛"书、画、印艺术创作研究"和姚鸣京"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表现研究"的高级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103.
中国的山水画历经一千多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以通过对山水画的认识而实现对于实景中名山大川的精神漫游,亦即自然中的山水经过主体心灵的熔铸形成了富有审美趣味的意象,从而超越了人与自然的物质依赖关系,具有"形而上"的品格。山水画教学经历了从古代师徒言传身教到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代山水画的教学既是对前辈先贤作品的一次重温,也是对山水画教学经验的不断补充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4.
杨琳 《兰台世界》2014,(3):146-147
宋朝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山水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以写实和严谨著称,受到后朝后代的追逐与效仿,成为后代山水画家学习的经典典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山水画家,对当代的山水画家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李峰 《兰台世界》2014,(5):106-107
黄公望的笔墨结构如同音乐,有看清新、肃穆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元代以书入画的时代特征、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更为元代山水画转型的代表作,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山水绘画艺术的一种发展及创新。  相似文献   
106.
宋俊辰 《兰台世界》2014,(12):184-185
元代的山水画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宽松的宗教环境的双重作用下,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对儒家精神的体现,展现出了以"三教思想"为核心的特色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7.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是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其中,王蒙结合元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开创了密体山水新格,从而为中国山水画再添独具特色的形式美、结构美。  相似文献   
108.
董其昌的画作中透露出强烈的个人风格,最独特的地方在于用墨,虽然多取法于董巨,山石与树木的轮廓用笔粗重,但董其昌绘画一般用吸水性不强的半生熟纸,水墨的效果不靠渗透,而是多次渲染,画面效果清朗润泽,总体又显浑厚大气,具有“不在石上着力而石自秀润”①的画面效果。墨色中又显现出焦、枯、润、浓、淡丰富的层次变化对比,形成所谓的墨分五彩,使墨从此也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②,他的山水画便重在以精妙的笔墨表现画家心目中山水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9.
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无疑地,李可染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李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  相似文献   
110.
黄宾虹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家,他的山水画以明人为基,上窥宋元,取法百家,晚年变法,以浑厚华滋的画风成为中国当代山水画独特的笔墨范式,其卓越的人格风范与艺术成就,对本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