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罗燕 《民生周刊》2020,(2):22-24
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这让时福茂更有底气了,"恶意欠薪就是跟政府作对,跟法律作对。""我们这里有7条藏獒,它们可能不太听话……"这是时福茂一次代表农民工维权时发生的一幕,用人单位将农民工和律师拒之门外,还进行人身威胁。作为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15年来,时福茂代理了1300余件农民工维权案件,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工伤赔偿金近亿元。  相似文献   
92.
煤炭生产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工伤事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社会影响,如何针对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建立起企业内部较为科学的工伤管理制度,降低工伤事故,积极做好工伤事故的处理,实现企业平稳发展,是企业管理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管理课题.一个好的煤炭企业必然要有一个好的工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3.
李明玉 《考试周刊》2015,(15):191-192
文章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实践角度,对工伤认定行政争议引发的一些程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简化救济程序、畅通维权渠道、完善复议诉讼制度等相应的措施和设想。意在抛砖引玉,促进工伤认定争议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人性化、合理化,真正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94.
若用人单位在职前、离职后怠于履行对其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义务,则往往使得劳动者何时患有职业病之事实难以确定。因此,需要构建起证明妨碍理论,通过推定工伤成立、举证责任倒置、降低证明标准等法律效果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5.
实习生的身份界定影响其人身权益受损的责任归属,应将实习生分为就业型实习生与非就业型实习生。就业型实习生属于劳动者,实习期间受到人身意外伤害的,适用工伤规定。非就业型实习生不是劳动者,人身权益受损按侵权处理。建议出台部门规范性文件,将就业型实习生纳入劳动法保护范畴,政府监督签订实习协议,强化实习管理,并设立强制性的实习责任保险,促进实习责任社会化,最大限度的保护实习生的人身权益。  相似文献   
96.
97.
25岁的小伙子小高从山东老家来北京打工已经好几年了,凭借自己踏实肯干的精神和过硬的修车技术供职于平谷区某汽车维修中心.小高拼命工作,就想着春节能多给家里带回些钱去,给年迈的父母添件新衣,给妹妹买个新书包.然而,如此简单的愿望却因为一场事故没能实现.  相似文献   
98.
工伤卫书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因工负伤会引发这样一起长达8年的赔偿纠纷,而且还没有等来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99.
工伤认定申请时效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认定是给付工伤待遇的前置程序,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是工伤申请主体申请工伤的期限,超过其期限。有关主体便丧失工伤申请的权利。因而,工伤认定时效的设置合理与否关系到工伤职工切身利益的维护,而我国工伤认定时效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对其性质做出界定,然后对其起算点、中止、中断等问题作出新的规定,以符合工伤立法的目的和宗旨。  相似文献   
100.
宋薇 《大观周刊》2012,(51):72-72
自我国《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情况。尤其是其中的第15条中关于突发疾病48小时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工伤认定48小时的大讨论。工伤保险的初衷本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伤害的职工获得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救助和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合理的分担处于劳动者的风险。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革新,工伤认定的48小时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却带来了社会伦理上的风险。关于48小时的技术性限制,既没有国外法律经验的借鉴,也没有医院技术上的支撑,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