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关露是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阵营里的著名女作家,也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她的创作生涯是与革命生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亲身参加了“左联”领导的一系列文艺活动之后,关露受党的派遣,又打入日伪内部,在党的地下情报战线上出生入死,度过六年险象环生、惊心动魂而又被自己的同志误解的艰难岁月。  相似文献   
33.
革命浪漫主义在左联时期盛行,在延安文艺中则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分析其不同之处。左联时期的革命浪漫主义是内在型的,有强烈的革命意识、开放的浪漫主义,与之比较,延安时期的浪漫主义则是外在型的、封闭的、缺少革命意识而多生活气息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34.
左联期刊与报告文学的"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左翼传播媒介的左联期刊与作为新兴文体的报告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了一次联姻,其具体表现就是左联期刊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对报告文学的强烈需求以及报告文学对左联期刊的传播依赖。  相似文献   
35.
"左联"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积极传播者和勇敢捍卫者,本文试图探析"左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思潮与上海地域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36.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少学生把夏瑜的被杀、“左联”五作家的遇害以及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的牺牲看做是悲剧。对这个问题,教材没有给予明确的解释,有关教材研究也很少涉及。我认为,不能把革命英雄为正义事业的献身看做是悲剧。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通过与悲剧的几种典型表现形式的比较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7.
通过梳理综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联两个口号之争之前的文学论争情况,表明周扬与胡风的两个口号之争是这些论争的必然结局,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中共与第三国际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在这段历史中,两个口号之争更多落入一种喜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38.
林夏 《寻根》2014,(4):102-106
##正##《生生》,1935年在上海出版的文艺月刊。李辉英编辑。李辉英(1911-1991),原名李连萃,笔名有梁晋、叶知秋、东篱、南峰、西村等。吉林吉林(今永吉)县人。1927年,考入上海立达学园,毕业后入中国公学。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炸毁了他心中的梦幻,起而执笔为文,以反映抗日为主题的作品跨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坛。1932年,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发表在《北斗》。当年加入"左联"。次年3月,长篇小说《万宝山》由上海湖风  相似文献   
39.
报告文学是中国新文学当中一个最年轻的文体,20世纪20年代已产生了初具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作品。但报告文学这一名称的出现并得到长足发展,还是在1930年“左联”成立以后。报告文学在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个创作高潮。  相似文献   
40.
鲁迅怀着悲愤的心情,记叙柔石、白莽、冯铿、胡也频、李伟森五位青年左联作家不幸被捕、斗争和就义,歌颂了烈士们在反“围剿”中的战斗岁月和光辉人格。同时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