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2637篇
科学研究   15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倪早粉 《课外阅读》2011,(5):241-242
纵观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实验题是每年必考的题型,所占分值较高,是考生最容易丢分的题型之一。所以让学生掌握巧解高考生物实验题的方法,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注重的教学训练环节之一。本文作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怎样引导学生巧解高考生物实验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习作教学对每个语文老师都是件棘手的事情,需要深厚的积累和漫长的训练.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能较快地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63.
陈文炜 《高中生》2011,(2):36-36
第一步:观察空格前是否有名词,判断是哪种从句类型。 空格前有相应名词的多为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空格前没有相应名词的多为状语从句或名词性从句(同位语从句除外)。如: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在创造科技新词时,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使新词更有理据。因此,在翻译时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观为基础,从象似性的角度考虑英汉语的符号对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5.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在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并且还要针对每个方程的特点,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选择简便的解法,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以课本题为例,来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种技巧。  相似文献   
66.
建构主义是关于学习的一种重要理论,为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学习者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应该努力将新词汇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来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象似性使词汇系统的规律性更加明示化,对英语词汇学习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英语教师应该加深对这两个理论的理解,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教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67.
"先学后教""巧问善导"是上"活"一堂语文课的有效途径,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创造性地解读文本,获得顿悟与积淀,并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能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  相似文献   
68.
在强平稳的相依样本下讨论半参数模型参数的经验欧氏似然比统计量.  相似文献   
69.
在我看来,无论发光与否,都应该时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所谓发光,就是显示出自己的优秀与潜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生而平凡,似乎与发光无涉。但是,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在不发光时心怀火种,期待生命的烟花怒放。他们在默默耕耘中积蓄力量,在百折不挠中锤炼自我,不放弃,不抛弃,选定目标,奋勇前行。于是,蓦然回首时,他们在灯火阑珊处收获了别样的火树银花,这样的发光故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如诸葛孔明,躬耕南阳,不断充实自己,蓄积力量,终于,迎来刘备三顾茅庐,他走出南阳,巧借东风,舌战群儒,更助刘备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光芒。  相似文献   
70.
象似性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象似性的运用可以凸显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和解读诗歌,是将符号学和文学结合的有效尝试。本文拟借助象似性理论,从语音、对称、数量和喻象象似等角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分析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悼念诗《溅吧,溅吧,溅吧》,探讨象似性理论在构建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等方面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文本的深层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