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为反对巴黎和会拒绝讨论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列强在华的一切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示威游  相似文献   
3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召开会议.会上,日本企图使其占领山东的行为获得西方列强的承认,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试图收回山东.但列强不顾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并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导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和约签字.与此同时,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始终站在爱国和正义的立场上,通过报道和时评深刻揭露日本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和本质,积极支持社会各界的爱国活动.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唤起民族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3.
小巷英雄     
  相似文献   
34.
引言 95年前的今天,北京青年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高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由此揭开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5.
巴黎和会上美国极力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并想方设法维护其统一.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德国问题的解决关系着美国欧洲战略的实施,以及美国今后能否顺利地插手欧洲事务.  相似文献   
36.
刘泱育 《今传媒》2010,(2):86-88
对历史上重要新闻人物的评价,目前存在着如下"规律":一、"纪念规律":"详谈优点","忽略不足"2009年4月14日,是著名报人胡政之逝世60周年纪念日。长期以  相似文献   
37.
谁采访了巴黎和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中国新闻史学界多认为胡政之采访了巴黎和会,而且是"采访这次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本文作者方汉奇先生经考证,最近有了与自己以往不同的新发现。结论是,胡政之确实采访过巴黎和会,但并不是采访这次和会"唯一的中国记者"。有关巴黎和会进展情况的信息,包括来自会议现埸的直接采访,在会埸外和在巴黎市内进行的近距离的采访,和在法国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观察、分析和评论,是通过几个传者的群体,协作完成的。以记者身份进入和会会埸的,是第一群体。在巴黎市内奔走于会埸外的凡尔赛、公使馆、代表驻所等地进行采访的,是第二群体。在巴黎和会前后访问巴黎和欧美各国,撰写旅行通讯和时事评论文章,为读者提供有关巴黎和会的历史背景和外围材料的,是第三群体。  相似文献   
38.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希望收回对山东的主权,却由于日本的种种阴谋以及列强间的勾结与妥协而未能如愿,直到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才得以最终解决.从巴黎和会的悬而未决到华盛顿会议上山东主权的收回,美国在这一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背信弃义出卖中国利益,与日本关系敌敌友友,进而主导华盛顿会议,这些都成为解决山东问题的微妙却又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39.
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1919年5月4日,北京数千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辱华条约。他们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  相似文献   
40.
马特 《学习之友》2014,(1):22-23
现代愤青滥觞于世纪初的五四运动。当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利,愤青们呼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切没错,因为公民有表达意见和游行示威的自由。但自由是以他人的自由为界限的,他们错在二话不说,就把外交官员的私宅赵家楼给烧了,这是赤裸裸的侵犯私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暴行。当时不乏清醒的声音,北大教授梁漱溟发出异议,即使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之前,谁也不能施加暴行于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