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1.
现代学者多视雄豪清俊为刘禹锡乐府诗的特色,实际上,仔细揣摩整个乐府诗集,我们可发现,诗中常常难以抑制地涌现出幽怨感伤、讽托幽远之情来。文章正是从这两个角度,联系作者身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幽怨感伤的文艺传统实际上是一种隐蔽的文人式欲望叙事:欲望与自我抑制深深潜伏在幽怨感伤的文人审美、表达的温和外表之下,在岁月流逝与因因相习中,也已成为知识分子群体一种不自觉的处世态度、审美类型、表达模式与掩饰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桑诗是以描写采桑活动为主的诗歌。我国古代采桑诗诗歌数量较多、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具有丰富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无论是春日、桑林、绿柳、灞水、黄花、鸟鸣等自然意象,还是渭桥、秦楼等人文意象,都是"采桑"这一原始活动所具有文化内蕴、情感特征与历代诗人的思想、情感有机结合的产物。自然意象的幽怨缠绵,人文意象中的离愁别恨,为采桑诗营构出了一幅幅凄美动人、意味深长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4.
综观陶瓷明清仕女图纹,其仕女形象多为尖脸削肩、细目樱唇、体态纤细,表现出仕女柔弱无骨、倚风无力的审美定势,并由此传达出一种明清仕女幽怨缠绵、寂寥冷静之神韵。真可谓"以阴柔为美弱为用"。陶瓷明清仕女人物的这种缺乏生气的病态美特征,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衰败之际在文化艺术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梅子黄时雨     
梅子黄时雨。对幽窗、依依抱独,几多愁绪。润逼琴丝无雅韵,难续文园旧诣。头白尽、相如谁顾。燕子楼空尘又锁,望天涯、不寄红丝缕。嗟往事,且休语。——[宋]詹无咎《贺新郎·端午》此刻听雨,只觉得雨幽怨绵长。不似春天的含蓄、炎夏的奔放,相反是夹在这青黄不接里,一阵轻洒,一阵歇息。  相似文献   
16.
从李白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起,到10年后他自己被贬夜郎途中所写的表达幽怨情怀的诗,实际上就完成了文学上的“夜郎”意象的整合,李白迁谪文学中的“夜郎”情结,就是那种迁徒遐荒的幽愤、孤独与绝望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是唐朝晚期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使本已高峰迭起、璀璨夺目的唐诗在后期有了新的发展,开拓出新的意境。他自叹身世的咏怀诗,以独特的笔触抒发了自己因朋党小人猜忌。怀才不遇,抱负难酬的情绪。这是他仕途失意,身世悲凉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所处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的悲惨命运。李的咏怀诗言少意厚,含蓄蕴籍,自始至终笼罩着一层幽怨意蕴。  相似文献   
18.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幽怨美”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史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沈亚之为代表的唐传奇体现出独特的美学个性。清婉凄艳是沈亚之传奇最鲜明的写作风格,其"情语"小说致力于创造诗情画意和幽怨凄迷的意境,以叙恍惚之情,多用幻想的思维方式和抒情的笔法,揭示深沉细腻的哀婉情思。沈亚之传奇在梦幻中塑造的美人形象是作者理想世界中美的寄托,但这些美的象征最终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对美的失落感,迷离恍惚的梦境体现的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在唯美的梦境中诉说最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江淹诗论说     
江淹的诗歌有的意象奇崛峭拔 ,有的具有悲壮凄凉之气 ,有的基调沉郁而朴茂遒劲。其仿拟之作 ,大多达到貌合神似的地步。他的《清思诗五首》表现出超尘脱俗的境界 ,显得空灵飘逸。《悼室人十首》抒写诗人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 ,情感哀婉缠绵。在永明诗风盛行的南朝 ,江淹的诗歌可谓独树一帜 ,钟嵘《诗品》评价为“诗体总杂 ,善于模拟” ,刘熙载《艺概》论云 :“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 ,在诗美和诗境上别具特色。但模拟毕竟非作家自身本色。江淹在诗思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羁制 ,欠缺深刻的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