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62.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管辖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  相似文献   
63.
和古人对话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里说话。朋友家有很好的音响设备,我们交谈时,客厅的喇叭里放着一张弹奏古琴的唱片。开始我并不留意,然而那奇妙的琴声终于拨动了我的心弦,使我忍不住中断话题,仔细谛听那仿佛来自远古的声音。  相似文献   
64.
课堂练笔指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达方式而精心设计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意象还原处,让词语形象起来 汉字是表意性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潜心涵咏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在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首诗时对"远影"一词安排了以下练笔.  相似文献   
65.
【教材解读】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与前几册教材中出现的《咏华山》、《母亲的恩情》、《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等课文相比,《黄鹤楼送别》传承着“文包诗”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等特点,但又有着自身独特的韵味。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他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  相似文献   
6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3.诗文结合,理解诗句大意,感受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体会诗的后两句情景交融、绵绵不绝的意境。  相似文献   
67.
清初词坛,历经明末衰落之后又渐趋复盛。阳羡词派在明清易代之际因词风的剽悍悲慨,不失含蕴内格之美,使清初词坛生机勃发。阳羡词宗陈维崧因其词敢作大题、取大义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因故国之亡,家无定所,身世浮沉,使陈维崧的词风出现明显的转变。探究迦陵词的转变,及在此基础上反映出的清初词人文化心理,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8.
张群 《新教师》2020,(3):34-35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华夏民族光辉的历史。统编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比重,意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当前教学中,这一理念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践,其中古诗词朗读教学便是典型代表。本文以浙江省特级教师祝贵耀关于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四首送别诗的教学实践为范例,旨在阐明古诗词朗读教学的现状,突出以趣而读的方式与过程,探索古诗词朗读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9.
70.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组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