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2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教学观念研究:何去何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的教学观念研究成果与教学观念的重要性不相匹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关于教学观念的元研究比较少,缺乏类和层次的区分,对教学观念转变的变量不够明晰等。教学观念的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开阔视野,改进研究方法,注意简约性表述,并逐步实现研究成果的现实性转化。  相似文献   
72.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供给特点及其应然选择@马晓燕~~~~~~  相似文献   
73.
姜亚沙 《图书馆》2001,(3):72-74
文章评述了影印出版的《明刻珍本史学要义》的学术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全面小康社会攻坚阶段农村体育发展为研究对象,从逻辑学视角对新形势下农村体育发展的"应然"与"实然"逻辑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体育发展应然体系,旨在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攻坚阶段农村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教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在进行教育研究时,不可避免地涉及教育的“三然”状态,即实然状态、必然状态、应然状态。实然即“事实如此”,它是指实际地进人主体活动范围的一切对象性存在,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必然即“为何如此”,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教育研究的立足点;应然,即“应当如此”,是指人对世界的要求,是教育研究的落脚点。进行教育研究,就要了解实然状态,把握必然状态,推导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76.
水是文明之根、城市之魂.作为一个人口高度聚集的现代化城市,没有水不仅使城市缺乏灵性与秀气,也不能持续发展.衡水市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打造水市湖城,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和谐是建设"水市湖城"的基本内涵,而包容多样、功能齐全和持续发展就是其主要外延.  相似文献   
77.
在吸收教育正、负功能观的合理内核基础上,借鉴默顿"功能助益单位"观点,建构了辩证多维教育功能观.以辩证多维教育功能观为参照,从实然取向和应然追求两个角度对我国教育功能观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8.
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 & Learning style),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目前学术界对学习方式的界定并不完全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9.
许玫 《海外英语》2013,(5X):128-131
加强跨文化建设,乃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对公共外交兴起、经济全球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等新形势的应对措施。转变编译观念正是优化翻译和双语编辑工作,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简析编译观实然态的基础上,对编译观的应然态作了粗浅预描,认为编译观的转变必须从变视野进到变范式——既要跳出纯翻译视野又不能陷入纯编辑视野,而要创建跨界的、反映规律的、转换范式的、跨学科的多维整体编译观,并举隅交叉范式的交叉编译观,作为与同行共享和探讨的落点。  相似文献   
80.
生态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层次,因其对人所具有的根本性影响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确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人类走出困境的时代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就承担着传播和培育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使命,成为生态观教育的主体具有应然性。而从实践来看,生态观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间,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