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03篇
科学研究   47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非独立句式"那还用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那还用说”以及相关的一类非独立句为例,对汉语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分析。这种句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只有在“刺激-反应”的语境下,即必须有发话方先提出信息的情况下,应答方受到刺激后才能给以“那还用说”的回应。通过对这一句式的特殊性的描写以及对双语转换、语内变换的分析, 进一步证明了语用等值是翻译中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52.
本文将英汉恭维语进行分析对比,两者在话题、句式和应答上存在巨大差异,揭示出隐藏在恭维语背后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并且指示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正在趋于融合渗透。  相似文献   
53.
以动画《工作细胞》中的流行性感冒为例,解读特异性免疫过程,以此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学生视野,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4.
在日语的日常会话中,[文末表现]是相当丰富的,对于发话者表达自己的意图起到非常微妙的作用,[けど]注1)往往也被用于句尾来表达发话者的某种特殊的含义.通过观察发现,日语学习者在使用[けどの文末,表现]方面存在一定的误用,本文利用KYコ一パス注2)中出现的日语学习者的[けどの文末表现]实例来简单地分析一下学习者在回答要求提供信息的提问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
常熟理工学院的信息化建设长期坚持“以师生为本,服务师生、服务管理、服务决策”的核心理念,采取购买专业系统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定程度满足了师生服务、领导决策、教育教学、移动应用等方面的需求,但在不断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6.
综述了DNA免疫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及增强DNA免疫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HIV-1病毒感染过程中人体抗体免疫应答的作用,讨论了一类具抗体免疫应答的时滞HIV-1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首先讨论平衡点的存在性,然后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讨论了无感染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说明了无抗体免疫应答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并探讨了抗体免疫应答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及Hopf分支,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8.
由于汉英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日常行为在两种语言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汉英文化中褒奖行为的异同点及常见的语用失误,使大家进一步了解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及语境中被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交际价值,这对我们的日常交际、英语教学及语言研究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59.
田拥军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2):119-119,124
随着科学探究类问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而学生在对该类问题的切入角度、分析思路、解决途径等方面难以把握,从而造成失分很多。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问题的提出原由以及解决科学探究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比较科学的应答策略。  相似文献   
60.
试论英汉间接抱怨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抱怨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抱怨言语行为与感谢、祝贺不同,它不是要确立谈话双方的一致关系,相反它是一种典型的“威胁面子的行为”(Brown&Levinson)[4]。如何在合适的语境下进行适当的抱怨从而使抱怨者达到自己抱怨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对赞扬,感谢,恭贺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抱怨语的研究还是极少(只有赵英玲2002,2003;刘惠萍2004),本文试图从间接抱怨语的先决条件,情景变项,语用策略,语用功能,应答模式,对该语言现象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