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9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作为近代中国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力推政治改革的同时,积极关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他在亲自考察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富国""、养民"等"以商立国"的独具特色的经济主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提倡新式音乐教育及改革的人物之一,康有为做出了一系列的近代音乐的改革理论和相关实践。这让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儒家传统乐教思想、中国文化形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等对康有为音乐改革变革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要在变革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积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本国的科技事业,并且要创办新式学校,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大批学贯中西、精通古今的通才和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康有为变通求新的思想与实践,值得今天的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1895年11月,强学会在京成立,同年12月上海强学会在沪成立,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在这两处学会里均有立"大书藏"的设想。"书藏"一词并不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首创,但康、梁等人却将西方文化的因子注入了"书藏",赋予其新鲜的时代内涵,它是中西文化碰撞在康、梁心中的反映;"书藏"具有强烈的开放性,折射着近代西方图书馆朦胧的身影;"书藏"为梁启超目录学思想的产生做了实践上的探索。"书藏"是图书馆变迁之路上的一块指引路人前行的路标。  相似文献   
15.
16.
陈敏 《寻根》2011,(1):128-131
李鸿章的后半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他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相似文献   
17.
18.
历史插图是对历史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是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书本中的各种插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和心扉,在实  相似文献   
19.
澳门华人巨商何廷光是《知新报》的两位经理人之一,以往对《知新报》的研究多以康有为及其门徒为阐述重点,本文从何廷光的角度分析《知新报》诞生的契机、在澳门的生存空间和在华人世界的营销网络,阐明何廷光不仅是《知新报》的始作俑者和在澳门的政治倚靠,而且是把《知新报》当作自己商业经营的一部分来运作的。通过何廷光,可以看到《知新报》背后的澳门、广东、中国乃至海内外华人世界的人际交往和商业交往,以及当时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民族主题如何在这个网络中酝酿与传播。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改革家、思想家和学者,出生于广东南海,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康有为所处的时代正是"西学东渐"的年代,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已极端腐败,西方资本主义正呈上升势头,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竞相开始对中国实施其殖民战略,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内忧外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