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9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改革家、思想家和学者,出生于广东南海,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康南海"或"南海先生".康有为所处的时代正是"西学东渐"的年代,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已极端腐败,西方资本主义正呈上升势头,列强凭借其坚船利炮竞相开始对中国实施其殖民战略,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内忧外患.  相似文献   
22.
梁世安 《广东教育》2011,(12):22-23
康有为——一个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南海名人,他的思想和精神在南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本土文化资源。为此,我校从传承和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开展有为教育。培养有为少年”的学校发展目标.精心打造“有为教育”品牌,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23.
晚清民初之际,教育既有的稳定状态被打破,“什么教育是更有价值的教育”成为亟待有识之士回答的重要问题.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教育家,康有为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其重建近代中国教育的努力大致体现为齐头并进的两条路径:一是从义理或德行着手,推崇孔教,阐发仁道合群之义,以正人心、定国魂,属于社会教化层面;二是从制度或经世着手,持《春秋》三世之义,定孔子因时改制之圣,并借鉴欧美、日本的教育制度,以育人才、求富强,属于人才培养层面.  相似文献   
24.
阳建军 《师道》2006,(6):26-27
一、血馒头为了拯救老弱病残的中国,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开出了各种药方。历史教科书说,中医张之洞的药没有疗效,中西医康有为的药没有疗效,中西医孙中山的药没有疗效,只有西医马克思的药是副猛药。那些革命先行者们,一方面用自己的肉体向掌权者的刺刀猛撞,一方面试图用满地的鲜血刺激国人早已麻木的神经。历史上被统治者杀头的人俯首可拾,有对残暴统治绝对不服从的侠客,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刺客,有对前朝忠心耿耿的遗臣,有对本朝鞠躬尽瘁的良将,而有意识地用自己的鲜血作药,试图医治国人心灵的,谭嗣同是第一个。他是第一个主动…  相似文献   
25.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遭遇了数千年来未有的局面,在西方列强侵入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处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奔走呼号,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思想界异常活跃。宣传进化思想是康有为和严复对近代思想界的一大贡献,学术界通常把他们划归为庸俗进化论派,但二者进化思想在内容、动力、目标、主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
康有为、章太炎政治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康有为、章太炎政治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了这两位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思想的相同和相异之处。相异之处是:不同的社会变革途径和目标,理论的偏重点不同,理论性格不同,理论的阶级领向性不同,对资本主义议会制希法不同。相同之处是:政治思想都具有先进性,反封建思想启蒙缺乏力度,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夸大了主观意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思想上具有向封建主义回归的倾向。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资景,进一步分析了产生异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总结了中国近代政治变革史上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一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27.
新课改在一些中学历史教师眼里,感觉就像当年的戊戌变法,认为理论家们和教师只不过是光绪和康有为,而中考则是实权在握的慈禧。在中考“唯分数论”的现实压力下,新课改只能停留在理论层次,很难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难道,新课改与中考注定要水火不能相容?难道,教师们能够因害怕课改影响分数而放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尝试?当然不!事实上,漳州市自2003年实施初中新课改以来,就十分重视提倡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观念,在命题与考试中提高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得到了普遍提高。这说明,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历史新课改,并无须排斥中考。当然,要使二者实现双赢并非易事。在这里,我想结合本人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的经验,谈谈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创新题型设计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8.
朱绍良  杨国亮 《收藏》2012,(20):42-51
康有为视"四王"为"糟粕"之时,"四僧"这个在中国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概念还尚未产生。没错,在清初以来的画史画论中,牢牢占据画坛主流的是"四王"。据考,"四王"是一个乾隆中后期出现的称谓,而"四僧"作为一个艺术概念的出现,是在民国时期。旧上海上流社会大收藏家们,对"四王"作品非常青睐,以至于王原祁精品画作价值,超越宋元作品,今日上海博物馆所藏"四王"作品,无不是那些旧上海风云人物珍爱之物;而"四僧"最大的辉煌是民国以后,日本收藏家大肆收购,掀起一股"四僧"绘画收藏热潮。  相似文献   
29.
贾晖 《青海科技》2012,(3):74-77
题记:“一人之识未周,不若合众议;一人之力有限,不若合公股。故有大会、大公司,国家助之,力量易厚,商务可远及四周”一一清末改良派名士康有为这样定义商会。商会是一个人和组织、人和人抱团来共同寻求发展的组织。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占有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一个群体就不同,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的专章"卑唐第十二"的偏颇之处;从唐楷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创新、正大气象、宝贵遗产和尊唐的实践支持说明尊唐有理,从而论述了"卑唐"无理,尊唐有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