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29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483篇
教育   87065篇
科学研究   5929篇
各国文化   65篇
体育   1766篇
综合类   4923篇
文化理论   118篇
信息传播   5058篇
  2024年   338篇
  2023年   1507篇
  2022年   723篇
  2021年   1166篇
  2020年   1568篇
  2019年   1911篇
  2018年   909篇
  2017年   1724篇
  2016年   2075篇
  2015年   3249篇
  2014年   7352篇
  2013年   6886篇
  2012年   8121篇
  2011年   8654篇
  2010年   7167篇
  2009年   7468篇
  2008年   8434篇
  2007年   6787篇
  2006年   5312篇
  2005年   5421篇
  2004年   3901篇
  2003年   3701篇
  2002年   3361篇
  2001年   2553篇
  2000年   2134篇
  1999年   698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本文结合喷泉实验的形成条件、失败原因、计算推断等三个方面,对学生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化学平衡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增设此演示实验——放电条件下从两个方向开始进行反应N2(g) 3H2(g)→←2NH3(g),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只与条件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93.
传统体育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了探讨传统体育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组和跳绳、木兰拳、太极拳套路及太极推手等4个运动组,经10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非锻炼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运动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太极推手组所测各指标及跳绳组桡、尺骨骨密度增加得更明显;经组间比较,太极推手组优于跳绳组(P<0.05),跳绳组优于木兰拳或太极拳套路组(P<0.05).结论:传统体育跳绳、木兰拳及太极拳运动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是绝经女性抵抗骨量丢失,促进骨密度增大的有效运动,并且太极推手对骨量增加更全面,增大骨密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94.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探究实验就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是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的、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中 ,许多教师竭力从增加学生的实验数量入手 ,力图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但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在高考、会考及统考等不同的测试中 ,一些学生对实验题的解答 ,总是漏洞百出 ,错误比比皆是 ,如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的叙述、仪器组装顺序的判别、实验原理的解释等等 ,解答的总是文不对题 ,词不达意。究其原因 ,这些都是“被动”实验所造成的后果。由于学生平时缺乏实验经验 ,教师又不敢放手 ,致使学生习惯于看着课本做实验 ,对着实验手册“照方抓药”。这样学生虽然动了手 ,但是很少动脑、实验是被动的 ,收…  相似文献   
99.
100.
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创新处理教材,别具匠心的“导语”能动人心弦、引人入胜,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