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4534篇
科学研究   17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123篇
文化理论   57篇
信息传播   429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71.
李辉 《学苑教育》2020,(7):25-25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阅读比较重要,学生自主阅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自主阅读课堂容易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但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不是固有的,多建立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72.
《中小学管理》2020,(4):I0001-I0004
学校概况百年流转,卓秀流芳,起源于1847年的"卓秀书院",现在的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迄今已有170余年历史。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卓尔立秀而实"理念引领下,确立了"德才好知行佳"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卓秀教育"文化体系,走出了一条文化自觉担当之路,向着"百年老校要成为本土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目标努力前行。  相似文献   
973.
自从2001年秋季,新课程实验在全国实施以来,课程改革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目前各地各校在开发、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全所未有的困难,已成为名符其实的难点。每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都应该具有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能力。两门课程是否突破,也是检验学校是否真正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各地许多学校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展以校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研修,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课程教研员中介专业引领作用就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下面笔就这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974.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引领教师走一条学习、实践、研究的专业发展之路,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校长的共识,尤其是在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的重建背景下,做研究型教师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发展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75.
面对新课改,校长感到自己无经验而言,教师们感到自身人文素养偏低的问题,学校整体教研水平滞后的问题。对此,只有知难而上,审慎决策,正确引领,积极探索,强化教研和校本培训,力争赢得课改主动权,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76.
数感是一个无形的世界,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良好的数感能起着探索、导航器的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自觉地用量化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世界,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77.
走进诗词,去执著追求人生成就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何引领孩子走进诗的殿堂,启迪心智,升华灵魂,是每一个语文老师一项长期而深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978.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基础。针对深化课改背景下常规的教师培训在模式、方法、效果与平台四维度存在的日趋凸显的局限性,大胆革新,基于区域引领、过程研修、梯队分层、动态合作,研究构建了研训一体的"引领·自主·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研训模式,为各地区开展教师培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9.
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学生心灵的塑造,人格的成长,甚至学业的成就等等都息息相关。为人师者,最重要的是精神引领,做学生的精神领航员;班主任,是学生敏感心灵的培育与呵护者;班主任,还是放飞智慧与理想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980.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开始教语,和大家一样讲授自己对选的认识,中间加点提问,同时管好纪律保证课的顺利进行,讲完一册课本改完八篇作。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培养语能力的教学目的只是一种综合而模糊的认识,教师教学的具体的行为、培养学生语能力的目的并不明确;不过我比较重视语学习的思想教育,以便促使学生认真学习。1963年大纲公布后,开始重视“双基”教学。但那时的所谓语基本技能训练,除课堂作外主要是布置课外作业。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言语技能训练。在紧接着的由毛泽东“教学不得法,考试以学生为敌”的批评激发起的教学方法改革高潮中。开始注意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怎样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而且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也不过是教学生作阅读笔记(这已属阅读技能训练的范围)。这样也就开始让学生在课堂阅读,组织小组讨论。“讲讲、练练、读读、议议”的教法开始形成中;语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在减少。学生的活动在增加。一名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讲授的班级授课制。实际上已开始受到冲击。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开始提升。我的作教学受周学敏老师的影响,每次作已有训练重点。并开始对学生课堂作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调控,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但那时总体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管纪律学生认真学习,教师不但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还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班集体尚未构成教学活动的有机的统一体;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实在的言语技能训练、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管理,这些新的因素仅仅在萌芽之中。不过新因素、新型的语教学的因素真正在十分可喜地萌发着。可是一场“化大革命”整整中断、停顿——其实是倒退了十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