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对兔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断蒂时及断蒂后10d血流量的监测,分析血流量变化与皮瓣成活的关系,探求皮瓣断蒂指征,提出皮瓣成活的客观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兔为实验动物,行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形术,术后7d断蒂,断蒂前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测定皮瓣阻断实验前后皮瓣血流灌注量(Perfuse unit,PU),并对皮瓣断蒂后10d的PU进行连续监测并与周围正常皮区PU值进行比较,10d后处死动物取皮瓣组织行病理检查,按坏死与否将皮瓣分为两组:成活组与坏死组。分析两组皮瓣血流量变化情况并得出结论。结果:成活组断蒂时阻断试验前后PU比值(阻断比值)明显高于坏死组,且成活组PU值在断蒂后1~10d均显著高于坏死组(P<0.01);成活组与坏死组断蒂后10d周边皮区的P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活组断蒂后10d皮瓣与周围正常皮区PU比值(瓣周比值)为70.1±11.2。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断蒂后皮瓣血流灌注量随皮瓣断蒂时阻断实验前后PU比值增高而增高;皮瓣的最佳断蒂时机为:①皮瓣成形术后7d以上。②肉眼观察皮瓣存活。③LDF测量阻断比值大于44.6%。皮瓣成活的标准为:断蒂术后10d肉眼观察成活且皮瓣与周围正常皮区灌注量比值大于58.9%。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一个基于Labview图像处理模块的微循环流速测量软件系统的构建,并提供了一种无须跟踪同一个血细胞来测量微循环血细胞流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推销交流论     
在研讨推销内涵的基础上,从交流性态的新角度探讨社会流中普遍存在的微循环现象即推销交流现象;尝试按性态将社会交流分成弱态交流、中态交流、强态交流和超强态交流等4种级态,明确定位推销交流为其中的第3级态;首次提出推销交流场的概念,初步给出了由4个交流效应模块构成的推销交流场的定性模型,并研究了它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的基本结构、技术特点及在医学教学、科研中的应用。此系统具有静态图像分析、动态图像分析、实时图像分析等功能,利用该系统可开展微循环测量和分析、小鼠水迷宫实时分析、多媒体电视电脑教学、免疫组化测量等实验,实践证明,应用该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协助开展新的科研分析工作,提高医学教学和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5.
酚苄明的抗休克疗效各家报导不一,认为其机理是解除微血管痉挛,本文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肠系膜微淋巴管、微血管的变化,以及酚苄明对其影响。发现失血性休克时,淋巴管的收缩频率和总收缩活性指数降低,晚期动力学指数降低;酚苄明使淋巴管总收缩活性指数及动力学指数增大,休克后该指数下降至给药前水平,至休克晚期方降低。而且血压维持40mmHg初期,可见淋巴管的收缩分数增大。休克时肠系膜细动脉和细静脉均收缩,出现流态改变,酚苄明可显著解除微血管痉挛,尤以二级细静脉明显,同时改善微血流,但对休克晚期的微循环障碍未见显著改善。提示早期应用酚苄明对防治休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在医学教学、科研中应用。此系统具有静态图像捕捉、测量、分析、动态微循环测量分析、病理报告数据库管理打印、多媒体教学的切片教学和数字录像教学等功能,在医学教学、科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休克时血液和淋巴微循环超微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细胞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对14只大鼠,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肠系膜微淋巴管、微血管的超微结构和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及去甲肾上腺素、酚苄明对肠系膜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失血性休克时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以晚期严重,出现细胞器溶解,微血管内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堵塞管腔,酚苄明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减轻微淋巴管的损伤,前者对部分微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上述变化的意义和肠系膜淋巴管的构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咽炎患病与微循环的关系,本文应用微循环显微电视录象技术对45例大学生咽炎患者和50例健康大学生的甲襞微循环进行了对比观察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咽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襞微循环异常,总积分值为4.85±0.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2±0.16)(P<0.01),其中以微血管口径,微血流流速、红细胞聚集、袢周状态、乳头异常较为明显。结果提示咽炎的发生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运动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人体运动后的微血管、血流速度和微血管形态改变等方面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微区血流量、氧及血红蛋白等变化数据及外周微循环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更实用的运动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竞技体育的高速发展,传统运动员机能状态手段显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训练的需求,同时传统运动员机能状态手段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测试有创、针对性不强、分析结果片面化等,因此积极寻找精度更高、针对性更强且无创的机能评定手段已刻不容缓。近年来研究发现,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血细胞浓度、血流速度等微循环指标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运动员机能状态诊断、评价的重要参考指,且无创富有针对性。基于此,本文以相关文献资料为理论基础,并以笔者所在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切入点,进而对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旨在完善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的应用,以便为提高当前运动机能状态监控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