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1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教育   26013篇
科学研究   2244篇
各国文化   317篇
体育   1503篇
综合类   1134篇
文化理论   245篇
信息传播   259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862篇
  2014年   2259篇
  2013年   1815篇
  2012年   2565篇
  2011年   2773篇
  2010年   2231篇
  2009年   2188篇
  2008年   2857篇
  2007年   2180篇
  2006年   1807篇
  2005年   1705篇
  2004年   1643篇
  2003年   1452篇
  2002年   1257篇
  2001年   1056篇
  2000年   802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章对吴礼权博士的《中国语言哲学史》进行了评析,认为该书立足传统,努力前瞻,是一部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全面地历史地审视中国语言科学的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82.
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相似文献   
83.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哲学发展的风雨历程,不难看出,我国哲学经历了一个繁荣与衰落不正常更替的畸形发展过程。畸形的繁荣、畸形的衰落,哲学不但没有能够指导时代,反而成了时代的奴隶,不仅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而且逐步走向边缘,面临生存的危机,这恐怕还得从其自身寻找出路。哲学的出路的就在于找回自己的根基。  相似文献   
84.
章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知行问题的探索和争鸣,透视了中国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深邃思考。阐述了对知行问题的争论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混沌到科学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5.
86.
运用中外通俗易懂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深入浅出、触类旁通的趣味教学和实践教学,从理论上提高青年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对人生的科学认识,增强其对的辨别能力和对人生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87.
关于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和转变。因此,有人称德国的循环经济为垃圾经济。到目前为止,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2年到1996年。这是一个从强调废弃物的末端处理到循环经济模式被正式确认的探索转变过程。第二阶段.从1996至今,这是循环经济大规模开展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8.
在休谟之前有很多学者对宗教进行过研究,但作为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宗教”研究,作为一项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在休谟这里是一个开端。休谟哲学一方面坚信任何所谓宗教的理性基础都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宗教在人性结构中的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正是这两个方面在理论上的距离使休谟对宗教的哲学解释带上了歧义的色彩,也正是这种对宗教的哲学解释成为休谟之后许多哲学家宗教思想的理论前导。  相似文献   
89.
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众多既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又富含哲学探究内容的优秀作品被简单化处理了。从幼儿文学作品中汲取哲学讨论素材,提供给幼童进行思维训练,尊重儿童好奇多问的天性,还给儿童思想的权利。  相似文献   
90.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蕴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美学思想,除了反映艺术与现实审美关系的“摹仿说”以外,他还认为,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艺术真实应超越生活真实的局限;可然律与必然律、可能性与可信性的互渗整合;情节与性格的统一;生活丑向艺术美的生成;有机整一的完美结构。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不但体现了中庸的美学思想,而且也揭示了艺术创造的一般原理,反映了理论的深刻性、丰富性、永恒性与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