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96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141篇
体育   118篇
综合类   102篇
文化理论   57篇
信息传播   3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诗人。他的诗风豪放雄健,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与欧阳修、梅尧臣齐名,时称“欧苏”或“苏梅”。  相似文献   
72.
"晋虽不文,人才实盛."在众多的文学人才中,河北籍名家有张华、张载、张协、石崇、欧阳建、束皙、刘琨、卢谌、许询等人.三张为"太康文学"的领军人物,刘琨、卢谌为"永嘉文学"的代表作家,许询为东晋著名的玄言诗人.石崇、欧阳建为"二十四友"重要成员.束皙诗文的"俗化"则代表了西晋非主流文学的一端.本文主要依据<文选>、<文心雕龙>、<诗品>的有关论述,并适当援引前哲时贤的见解,探讨他们的诗文特点.  相似文献   
73.
宪章派诗歌是被列宁誉为“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宪章运动的产物。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宪章派诗人对幸福、自由、贫富、等级、正义、善恶等伦理道德基本条目进行了深沉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索。他们诗歌中的伦理道德观念既反映了前人的思考成果,又体现了无产阶级的特殊境遇以及由此而来的特殊的伦理道德观念。本文试图克服以前宪章派诗歌研究过于强调意识形态的缺陷,客观地评价宪章派诗歌对伦理道德思想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74.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诗人在田园诗中体现的自然观以及渗透的文化底蕴,从而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对自然派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通俗性、写实性及类型多的突出特点,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讽喻诗作为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类型之一,以激越耿直的措辞,切中时弊,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密相关,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因而颇受后世重视,研究成果屡见;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其讽喻诗不同,意在“独善”,诗人在饱经人生沧桑的体悟以后,  相似文献   
76.
唐代文学创造了中国文学的巅峰,但唐代文人的处境,却普遍悲凉。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大部分身世坎坷,英年早逝。  相似文献   
77.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书展上,近年处于“半隐居”状态的诗人北岛与读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北岛援引了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存《安魂曲》中的诗句,“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  相似文献   
78.
《新民晚报》消息:日前,军旅作家魏巍铜像揭幕仪式在上海海湾同举行.魏巍的女儿魏平等参加了仪式。魏巍(1920-2008)为当代诗人、著名敞文作家和小说家。  相似文献   
79.
中国诗学发展到清末民初以后,乡土观念逐步加强。清末民初江西人胡焕有《论西江诗派绝句十五首》,用独具民族特色的论诗绝句论述了文学史上江西籍重要诗人诗作,这组诗可以看作是一部简明江西诗歌史。本文对这组诗的内容作了笺释。  相似文献   
80.
古希腊人认为,诗代表永恒。和许多当代中国诗人的认知方式相类似,曹立光偏安一隅的诗歌创作恰好也是从追问永恒开始的。任何诗人不同时期的创作多是以历史的断片形式存在的,把它们连接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求索美和真理的印迹是和太阳的轨迹同步的,难怪博尔赫斯说.只有不属于时间的事物,才在时间里永不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