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01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教育   54631篇
科学研究   3742篇
各国文化   120篇
体育   4283篇
综合类   2384篇
文化理论   282篇
信息传播   4257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615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926篇
  2016年   1124篇
  2015年   1985篇
  2014年   4885篇
  2013年   4046篇
  2012年   4726篇
  2011年   5552篇
  2010年   5039篇
  2009年   5285篇
  2008年   5949篇
  2007年   4906篇
  2006年   3669篇
  2005年   3381篇
  2004年   3220篇
  2003年   2947篇
  2002年   2594篇
  2001年   2092篇
  2000年   1811篇
  1999年   546篇
  1998年   365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2 毫秒
991.
乖巧、聪明的女儿一直让我很省心。去年上了初中之后,更加懂事了。学习成绩在年级前三名,还当了学生会的宣传干事,连老师都说这孩子算得上品学兼优。可是没想到,初二刚开学,我就意外地得知,女儿竟然早恋了。  相似文献   
992.
1996年我考上了我们那个城市最好的高中,我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她觉得我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已经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993.
心理理论发展与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两个重要部分,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提高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的课堂参与以促进课程学习效果的改善,文章以某"211"工程大学面向非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管理学"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问卷调查,建立了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的心理动因及学习效果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目标追求、学习活力和课程态度是影响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行为的主要心理动因。因此,引导学生课程态度是促进大学生通识教育课课堂参与的关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提高通识教育课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95.
《当代电大》2006,(5):6-9
如果有人当面评价你.用上了“懒惰”这个词。我想你一定会不怎么高兴。是的.懒惰受人诟病。懒人受人轻视.但是懒惰并非人的原罪!比如.最近.法国出版的一本书《懒虫万岁》.就狠狠地“宣扬”了一把懒情的好处。懒惰.难道真的要荣耀大翻身,成为新一代口耳相传的“优秀品德”了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6.
一、职校生就业心理缺失的表现和特征 1.自卑、依赖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太差,"技"不如人,生怕别人瞧不起,心理上就败下阵来;还有一些学生过分依赖他人,总把求职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家人身上,不能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失去求职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997.
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表现在灰色心理、学习焦虑、情爱挫折心理、人际交往弱势、过敏性认知反应等方面。大学生的亚健康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来自于大学校园生活和教育,更与中学教育中存在某种片面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恋爱是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文明。本文从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的新动态、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分析及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99.
谈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面对挫折往往表现出抗争、攻击、冷漠、焦虑、消沉、固执、退化等不良反映,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对挫折正确归因,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优化环境氛围,宽容受挫者的不良行为,加强对他们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