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6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蕊 《新闻传播》2010,(4):50-50
现在的儿童可以说是"电视中长大的一代",电视造就了一代儿童,这也带来了儿童电视新闻的成人化问题。在儿童电视发展的今天,儿童电视新闻成人化对当代儿童的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渐显示出来,儿童电视新闻的成人化使童年的修行期提早结束,压抑了儿童思想和个性的表达,也降低了儿童理性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2.
张蕊 《新闻传播》2010,(9):63-63
我国的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从起步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却存在着成人化的倾向,如节目内容的成人化、主持成人化、节目结构模式成人化和节目编排制作成人化等。这就使得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在实际中遭遇了“成人不看、儿童不喜欢”的尴尬。  相似文献   
33.
声音     
《中国教师》2013,(8):2-2
<正>"在国际竞争大背景下审视中国教育,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的竞争力还不强,开放程度还不高,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在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中把握教育,我们清醒地看到,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等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在人民群众的期盼中分析教育,我们清醒  相似文献   
34.
正经过十余年的初中教学,自己早已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专业术语和一套成人化的交流方式,却不懂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当第一次听到小学老师组织课堂时说:小嘴巴闭起来,小小手放桌上,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竖起来……我恍然大悟——他们果真是孩子。当第一次把作业布置为"请把学过的生字每一个抄写三遍",学生不停地问:"陈老师,要不要空?""陈老师,横抄还是竖抄?""陈老师,抄在哪个本子上?"我又顿生感悟——孩子终究是孩子。  相似文献   
35.
随着电视的发展与普及,儿童成人化的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媒介学者尼尔·波兹曼就撰写了《童年的消逝》一书。在书中他提出,成人借助印刷术将知识建立为一个体系,儿童必须经过一系列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36.
漠视     
姚磊 《班主任》2003,(2):38-38
我去一所学校参观,校长讲了这样一件事。去年,他去澳大利亚参观访问,负责接待的一位澳洲教育界人士说了句令他终身难忘的话:“你们的留学生在做学问方面是好样的,但他们不会做人。”他接着举了一个例子:一次,中国、日本、加拿大等几个国家的留学  相似文献   
37.
童年存在的社会条件不断受到侵蚀,儿童生存的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错位偏差的儿童价值观,信息传播的泛化,残酷的社会生存法则,儿童文化的逐渐消失以及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评价的无形影响都是儿童成人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面对渐行渐远的童年,尊重独特的生命价值,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童年是我们共同的呼声。  相似文献   
38.
“儿童成人化与成人儿童化”的社会现象让当代的成人总是在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这里的孩子包括18岁以下的儿童也包括18岁以上的“年轻成人”。透过这些现象,人们发现“童年”这个区别成人世界的概念如今变得不够明晰,或者说“童年”正渐渐与个体的生理年龄剥离,“童年的消逝,青春在蔓延”。  相似文献   
39.
目前美国高等教育“成人化”现象突出,主要在于:社会急剧变革激发成人学习欲望、人口结构变化使高校寻求新的生源等外部因素,以及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拓展入学机会、多样灵活的课程方便成人学习、高校成人教育提升个体自我价值等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
儿童艺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诸如:儿童艺术教育非艺术化、专业化、成人化、时装化、尖子化和庸俗化等。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并加以防范,还儿童艺术教育的本来面目,凸显其审美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