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今天,数学课上,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我知道了轴对称图形中间有一条长长的对称轴。把一张纸对折后,沿着边随意前后打开,就可以得到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中间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我还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相似文献   
82.
echo 《大学生》2013,(24):30-31
正没有人会拒绝在野餐时使用一张有着漂亮格纹又干净整洁的野餐布。但如果被告知,这块野餐布是一名艺术家的手绘作品时,我们就会发出一声惊叹,随即开始对这个将作品铺在地上的艺术家产生莫大的好奇。这就是我第一次看到李杰的手绘布作品《星期天下午:与友人和手绘布于西贡榕树澳野餐》后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83.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平面垂直的定义;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3.会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是否垂直;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感悟体验,形成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转化意识,注重从"无限"到"有限"的转化,"线线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等转化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84.
阅读理解题是指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中所提供的新的方法或新的知识,并灵活运用这些新方法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类似的或相关的问题的试题.它不仅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此类题目依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在难度系数上也有所不同,但从总的情况来看,此类试题基本都属于中等及中等难度以上的试题,甚至还有压轴题.  相似文献   
85.
一张正方形的纸在人们的手中能变成什么?答案是:一只天鹅,一朵玫瑰,一个机器人,一名骑士……这不是魔术表演,而是我们刚懂事时就曾经迷恋的折纸.虽然我们都有过折纸的经历,但是大多都在折叠后便收了起来,并不会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事实上,折纸是一项教育与娱乐两者兼备的活动,它不仅超越了许多  相似文献   
86.
作平行线     
一月一次的数学晚会上,7年级2班的同学表演的数学小品《作平行线》,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具:小黑板一个,三角板一个,直尺一把,钢笔一支,透明胶一卷,半透明纸三张(如图1).随着广播里传出“下面表演的节目是小品《作平行线》”,演员出场了,两位表演者一高一矮,迈着滑稽的步子蹒跚地走向台前,高个子手中拿着三张半透明纸,矮个子手中则拿着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频频地向观众点头致意.然后他们走向小黑板前,高个子迅速地  相似文献   
87.
在你的百宝箱里,最珍惜的物品是什么呢?闺蜜送给你的手工发卡?和心仪的人结伴旅行时一起买下的手链?失落地走在街头时陌生人赠予你的一枝玫瑰?渐渐地,珍藏起来的礼物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纪念品博物馆。虽然庞杂,但也蕴藏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供我们在心底珍藏、惦念。  相似文献   
88.
每周布置学生写周记,题目的来源成了一个问题。总是给定题目吧,收上来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叫学生自命题吧,一些孩子总茫茫然地看着你,不知从何处下笔。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某日出去吃烧烤,见摊主用洁净的竹签,串起蔬菜、鸡翅、鱿鱼……经过香料的熏染、烈火的炙烤,顿时香味四溢!见此情景,灵感乍现,何不随机抽些词语教学生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89.
折纸     
在我家客厅,这些小动物随处可见。而小老虎则咆哮着四处追赶它们,一旦追上,就会用爪子将其摁倒,挤压出身体里的空气,让它们变回一张扁平的折纸。【01】我最早的记忆是我儿时的一次哭泣。那次,不管爸爸妈妈怎么哄,我就是不搭理,一个劲儿地哭个不停。爸爸拿我没办法,只好任由我在卧室里哭。妈妈却把我抱进厨房,将我安置在餐桌旁坐好。  相似文献   
9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数学教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中不难看出,数学课程的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的主体发展,让学生从数学的课堂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与技能,也能获得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