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7224篇
科学研究   32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14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1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525篇
  2014年   1766篇
  2013年   1197篇
  2012年   1477篇
  2011年   1920篇
  2010年   1900篇
  2009年   1985篇
  2008年   2165篇
  2007年   1741篇
  2006年   1568篇
  2005年   1771篇
  2004年   2239篇
  2003年   2834篇
  2002年   1303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133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32.
朱新根 《学语文》2002,(3):22-23
阅读是整个语文的核心,阅读的核心是对语句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语句又依赖于对语句结构进行细致而又合理的分析;更何况,语句结构分析自初中起就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找主干,分析定状补也一直是学生的拿手好戏。因而利用语句结构分析法不仅是阅读的关键之一,也是解决语病的一剂良药。下面本人就以一些高考具体实例来力图全面地说明一下利用这种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33.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考查语句连贯衔接能力的题目频繁出现。这类题目难度较大,考生的得分率一般都比较低,因而考生有必要掌握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思路和技巧。那么,解答这类题目从哪些角度入手呢? 一、话题统一所谓话题统一,是指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讲述的话题或陈述的对象前后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4.
我们知道若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a≠0)有实根,则△=b^2-4ac≥0;若无实根,则△&;lt;0,反之亦然.运用它可解答下面几类高考解析几何题.  相似文献   
35.
文言文在高考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还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它考查的范围相对来说还是较稳定的。作为高中生必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句中的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对高中生而言,平时的阅读积累固然很重要,但他们真正能利用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则是少之又少,所以掌握一定的推断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里介绍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围棋天地》2004,(5):69-69
  相似文献   
37.
38.
一、试卷结构分析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由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组成。第一大题为语文积累与运用,有7个小题,共20分,由客观题组成;第二大题为综合运用题,由1个题3个小问题组成,共6分;第三大题为阅读题,分三个板块16个小题组成,共44分,主要由主观题组成;第四大题为作文,由1个小题组成,共50分。  相似文献   
39.
吴劲松 《物理教师》2009,30(1):45-46,49
新课程目标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在各种课型中都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教师们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空间.习题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体会方法和技巧、提高能力和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优化习题课的设计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人对习题课的选题和组题方面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把能够体现设计思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作为一组称之为组合题。课堂上或一题一题逐步给出或全部给出,通过师生交流、分组讨论、自由发言等形式分析探究,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0.
陈燕青 《数学教学》2009,(11):18-20
1.问题的缘起 在解解析几何综合问题时,方法是否得当,常常是问题能否解决的主导原因.在解题时学生常常顺题而解,采用思路易得,运算较繁的方法,在繁杂的“死算”中越陷越深,无果而终.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教会学生自己优化解法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顺题而解并不是无可作为,对学生已有解法的分析和改善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找到优化的切入口实现解法优化.以下笔者摘录教学的片段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