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了探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弹性、敌意归因与运动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67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心理弹性与敌意归因、运动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敌意归因与运动攻击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2)心理弹性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敌意归因在两者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22.
《体育与科学》2017,(6):96-104
为考察拳击运动员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大五人格问卷、Buss-perry攻击问卷、运动员自我控制问卷对107名现役优秀拳击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神经质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开放性与攻击行为不存在相关,而宜人性、责任性、外倾性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2)不同人格特质可以直接预测攻击行为,自我控制在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3)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拳击运动员人格特质与其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对拳击运动员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指导。未来,可从提升自我控制入手,达到预防和降低拳击运动员攻击行为的效果,进而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23.
易引玉 《广西教育》2014,(28):65-65
正这学期我任教的是一年级4班,这个班的孩子都是从幼儿园直接上小学,没有学前班的衔接过渡,因此刚开始时大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太好。经过任课老师们的团结协作,一个月之后,大部分孩子能适应新环境了,但还是有几个特殊的小家伙总是不那么让人省心,小胡同学就是其中一个"特殊分子"。开学一个月来,我算是见识了小胡同学的"与众不同":上课时坐不住,不认真听课;对教师的教导充耳不闻;攻击行为特别严重,关于他的"诉状"不绝于耳。我苦口婆心地和他讲道理,每一次他都能认错,可一转身又忘得一干二净了;我冷处理吧,他就调皮得  相似文献   
22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CBA球场观众攻击行为的文化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目的性的看球动机、观众的服饰等观众看球行为文化,以及比赛赛场建筑文化的单一和运动员的职业素质不高,赛事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不够健全等是目前CBA球场观众产生攻击行为的文化本质.此外,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也经常诱发各种不和谐的球场冲突.提出观众要提倡文明的看球行为、安排丰富的文化娱乐节目和发展赛场建筑文化等对策,从文化角度上根本解决CBA赛场上的种种观众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225.
学习不良青少年往往存在社会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性、孤僻性和攻击性三个方面。造成这些社会行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和个体自身因素。可以通过一些对策、方法来矫正学习不良青少年的社会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226.
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攻击是指故意操纵或破坏他人同伴关系的一种伤害性行为,它比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更加间接和隐蔽,不容易被教师和家长发现,但对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有长期的负面影响.然而,有关学前儿童关系攻击行为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本文对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梳理,探讨当前对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7.
攻击行为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儿童的攻击行为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十几年,虽然关于攻击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且对于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措施也层出不穷,但是,关于儿童攻击行为的有效干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本文试图从移情能力与儿童攻击行为的关系入手,阐述培养儿童移情能力的几种移情训练的方法,为我国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28.
父母教养方式组合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贵明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30-31,91
目的:探讨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组合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416名大学生施测.结果: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存在密切关系;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组合对攻击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结论: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组合模式和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具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9.
几十年来,媒体暴力一直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研究者密切关注的对象。媒体暴力主要包括暴力电视、暴力电影、暴力电子游戏、暴力音乐、暴力书刊与互联网络攻击。媒体暴力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旁观到的暴力,主要是观看电视或电影上的暴力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儿童、青少年不是暴力事件的直接卷入者,只是观赏别人的暴力行为,是一种被动的、替代的经验。  相似文献   
230.
胡蔓 《家教世界》2014,(6X):18-20
<正>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差,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相互间发生的矛盾,因此攻击性行为在4~6岁幼儿中显得尤为突出,可表现为咬人、咬物、打人和抢别人东西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既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又是衡量个体社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攻击性儿童的典型表现——以"斌斌"为例一直以来,在我们老师口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斌斌恰恰是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