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未成年人的攻击行为因其巨大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攻击行为的概念、攻击行为最新的测评方法和统计软件、影响攻击行为的生理、心理及环境因素和对攻击行为的干预四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关于攻击行为的研究成果,通过本文使人可以进一步了解攻击行为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32.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道德推脱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负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显著正向预测道德推脱、攻击行为。(2)道德推脱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3)道德推脱在积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在消极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除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外,还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3.
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控制攻击行为的产生及其影响,而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会受到各个生态领域中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累积生态风险作为一类可能导致个体出现负性发展结果的风险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影响重大,为探讨其攻击行为的产生原因与控制策略提供了全新视角。大力开展家校合作、多元领域协同发力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等,可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干预体系,控制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34.
儿童的攻击性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20世纪以来,攻击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从儿童攻击行为的定义着手,对攻击行为的分类、攻击行为的理论以及新近研究成果做了梳理,试图使读者对攻击行为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35.
通过问卷法对江西省某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综合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发现:(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和城镇与乡村差异;(3)总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异;(4)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攻击之间密切相关。通过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偏爱、母亲拒绝四个因子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6.
张红梅  韩姝 《教育导刊》2007,(8):28-31,38
本研究以南通某区三个时期出生的120人为被试,通过对他们小学时期游戏和亲社会行为的调查,探讨不同时期的小学生游戏、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趋势以及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攻击"后的反思--幼儿攻击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一般把引起别人不安,甚至恐怖的敌对性和侵犯性行为称为攻击行为。导致幼儿攻击行为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心理、教育、家庭、社会等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的优劣,下列几种不良的家庭环境均可导致幼儿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8.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问题行为,又称为爆发型或者冲动性人格障碍。它是以口头或者身体的方式对他人的身体、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对抗心理往往表现为一种情绪上的敌对,它比逆反心理更具反抗性和破坏性。情绪的痛苦和愤怒,常常表现出攻击行为。或直接攻击,即直指造成挫折的人,怒目而视,言词激烈,甚至挥舞拳头;或间接攻击,即不敢直指造成挫折的人,或者对造成挫折的人还不清楚,于是迁怒于人,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82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与统计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运动员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均可显著预测攻击行为;(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在自尊与运动员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通过SEM拟合度验证,有效支持了一般情绪攻击性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程度。  相似文献   
40.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球场观众攻击行为的现状、特点和产生诱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以语言攻击、工具攻击为主要攻击方式和以场次后半段较易发生攻击行为的时间特征、分布区域广是观众产生攻击行为的现状;(2)造成观众攻击行为的主要诱因是观众个体心理因素、观看赛事的满意度和赛事管理不足。并提出引导观众正确的看球行为动机、加强赛事安保工作的人性化防御和加大违纪违体处罚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