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包括五个加工环节,每一环节的运转都离不开个体固有的社会经验和内部认知活动,加工过程中,一旦信息输入有误或者加工环节出现认知偏向,则有可能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研究表明,稳定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可预测到近80%的攻击行为表现。因此,针对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环节中儿童可能出现的错误与偏向,提前进行引导与教育。授予相关社会技巧,是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有效尝试与突破。  相似文献   
72.
本项研究基于性别角色理论,通过设计故事与被试访谈方法,探讨3-6岁儿童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问题。借鉴Crick(1996)研究范式,采用2(攻击者性别:男/女)×2(受攻击者性别:男/女)被试内设计的访谈故事材料;以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105名3.5岁儿童)和35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6岁)共140人为被试。研究发现:3-6岁儿童能自发凭借特定性别角色信息系统推论出关系攻击与躯体攻击;3-6岁儿童对攻击性与性别关系的认识存在着年龄与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3.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南京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为被试,探求网络游戏暴力和大学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确定网络游戏暴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间接反映网络游戏暴力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暴力会显著提高男大学生的攻击性;暴力网络游戏更能够满足大学生想要获得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的需要;网络游戏暴力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众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4.
(一)学生基本情况及自述 小于,男,11周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根据历任班主任以及各任课老师普遍反映,他脾气暴躁偏激,好斗,具有强烈攻击性。表现为时常在校与本班甚至别班、其他年级段的孩子发生冲突,一言不合就一副捋袖子干架的架势,而且往往下手很重,冲动而不计后果。  相似文献   
75.
谁之错     
一、基本情况小明(化名),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差,难与同学相处,经常欺负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该生组织纪律差,上课随意说话,不能留心听课,更不能认真思考问题,不能按时独立地完成作业。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相似文献   
76.
360279103@qq.com问:我的儿子1岁9个月大,在小区里玩时经常被一个特别爱打人的孩子欺负却不会躲避和还手。我们非常担心这样会对他以后性格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他变得更加胆小怕事,使他以为别人欺负他是很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77.
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幼儿,特别是行为异常的幼儿,其主要表现就是具有很多攻击性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他们往往会对同伴说出一些威吓、刺人的话。同时,稍有不顺,就会对同伴或家里的大人拳脚相加,或者抛物掷人。幼儿的攻击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阻碍幼儿个性和社会化的顺利形成。如何矫正幼儿的攻击行为呢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父母粗暴养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46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粗暴养育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及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父母粗暴养育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攻击行为;(2)反刍思维在父母粗暴养育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正念正向调节中介路径的前半段。  相似文献   
79.
向静文  吴键 《体育教学》2007,26(3):54-55
攻击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与亲社会行为一样,攻击行为也是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打架、斗殴、破坏公共财物等攻击、侵犯行为。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  相似文献   
80.
《现代特殊教育》2007,(9):38-38
研究表明,美术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有严重攻击行为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增加智障儿童的机能水平,提高孤独症患儿与周围环境联系的能力,帮助后天脑损伤儿童在感觉、语言或认知能力受损的情况下,表达情感和想法等等。周红在《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5期提到将美术治疗用于特殊儿童时需要注意以下四方面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