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指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儿童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都属于攻击行为。大多数的智障儿童都存在不少不良心理行为,如轻率、焦躁、多动症、强迫症、神经过敏、任性、攻击行为等,其中攻击性问题行为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比例高达71.6%。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就可能转化为品德不良,甚至使儿童在长大后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对三名个案的观察研究,从冷处理、情绪转移、适当惩罚、情感体验、情绪宣泄、集体力量、成功体验、家校合作八个方面,阐述对智障儿童攻击行为进行行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论攻击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行为是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行为的研究表明,攻击行为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有的攻击性弱,攻击行为少;有的攻击性强,攻击行为发生频率高。为什么会发生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心理发生机制是什么?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提出了种种的理论。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无意识层中隐藏的动物性本能(包括各种野蛮、残忍和异常的冲动与欲望)冲破前意识的抑制和阻碍,进入意识领域并占据了支配地位,将其所携带的动物性本能能量释放出来,便会外化为人类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93.
《家庭教育》2005,(11B):29-29
冬冬在幼儿园里经常会攻击其他的小朋友,班上每个小朋友都曾被冬冬打过?冬冬想要玩具,他就推开其他小朋友霸占玩具自己玩。  相似文献   
94.
中小学生的欺侮行为如何发生,影响欺侮行为发生的因素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直接影响着欺侮行为的防治策略,因此及时了解关于欺侮行为发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有效地防治校园欺侮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一、引言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儿童特别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动不动就打别人一下或者骂别人,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风格,也让教师和家长十分头疼。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儿童产生这么多的攻击性行为呢?  相似文献   
96.
大学生发生攻击行为的事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给他们个人发展和社会均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通过改变社会认知和控制愤怒情绪来矫正其攻击行为的发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根据,精心设计了系列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7.
对95例随机抽取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比较33例一年内发生攻击行为患者和62例一年内无攻击行为患者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2组患者精神病阳性症状数目、患者文化程度、患者的自知力、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阳性症状数目、自知力和患者文化程度与攻击行为相关.社区精神分裂症出现攻击行为患者阳性症状更多,文化程度低、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自知力较差、阳性症状数目、患者文化程度以及患者的自知力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攻击行为现状,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自尊、社会支持、人格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索攻击行为产生的内在规律,认为这与家庭养育方式、人格、自尊等因素关系密切。为使高校学生以更好的心态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减少攻击行为事件发生,各方应注重高校学生个性培养,适时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99.
有调查资料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学生,有过失行为的占57%,有说谎行为的占35%,有偷窃行为的占7.4%,有攻击行为的占30.6%,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留守儿童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当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我们是否在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下,  相似文献   
100.
本研究对不同年龄段在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所得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证明:(1)幼儿在园的攻击性行为随年龄增加递减.(2)在园幼儿在攻击行为的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教育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