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89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11.
教师教学语言最本质的特点是符合教育本质和教学要求。衡量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内在重要标准是教师在教学语言运用方面的合教育性的价值追求。教师教学语言应体现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获得感,具有启发思考和激发思维的魅力;同时,教师教学语言需在追求合伦理道德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并能感染学生。从内在根源来说,要真正彰显教师的课堂语言价值,就要超越语言运用的技能层面,关涉教师的教育理解和教育情感,需从更深刻的教育理念澄清、教学价值追求和教育情感积淀等方面予以提升。  相似文献   
812.
陈立星 《辽宁教育》2005,(7):124-124
师生关系是发挥教师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没有师生间的交往、接触,就不存在教师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渗透过程。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施、运作的基本媒介就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教育性交往关系。在以前的品德课堂中,教师向学生传授固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学生对所学内容只能唯唯诺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内容和倾向起绝对的支配作用,教师是以道德权威者角色出现的。  相似文献   
813.
隋彬  李林 《体育师友》2008,(5):57-59
20多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渠道勿庸置疑。然而,仅仅依靠学校体育改革提高青少年体质难以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分析影响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非教育性因素,并找到对策,可对学校体育工作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有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从而有效地增强青少年体质。  相似文献   
814.
教师需要多变的游戏创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游戏的创编通常是采取游戏的原则,如游戏的教育性、实用性、锻炼性、安全性、趣味性来创编,事实上许多精彩的组合和巧妙运用往往产生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检验、反思、再检验,这样的游戏才是精彩实用的游戏。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编多变的游戏,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并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815.
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意指高校中的科研活动都应有利于教育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原则为高校科学研究行为设定了一条道德底线,它所规范的主要是教师的科研行为,所调节的主要是科研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本原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科研活动发展到“大科学”时代的产物。为贯彻这一原则,当前在我国高校特别需要做的是:重新定义高校的科学研究;引导研究者更自觉地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操守;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摒弃科研的庸俗数量化指标,试行同行公开评议。  相似文献   
816.
努力是生命的存在方式和人性的打开方式,人之本质力量只有在努力中才能绽放和展现。教育关涉生命的成长和人性的养成,它是一种彰显生命自觉的努力。即便好的人类生活是脆弱的,人之生活无法拒斥运气和偶然性,但在教育学意义上,努力对于人之生命依然具有构成性的内在价值。对于教育来说,构成问题的不在于要不要努力,而在于追问需要何种努力。从比较的视野看,虽说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有努力性,中国教育尤其彰显出努力性格,可以说完全是一种努力型教育,努力是中国教育的基本底色。只是,置身现代性加速社会之中,青少年儿童在教育上的努力强度超出了生命承受力、努力方式表现为离身训练、努力方向指向于成功伦理,从而使努力更多体现为一种束缚人、压迫人而不是成就人、解放人的力量。只有一方面对努力型教育保持文化自觉和自信,澄清“努力”作为人人可欲的品质在教育中比运气、天赋、环境等等更具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又对令人倦怠的教育努力作出批判性反思,避免努力的工具化和虚无主义,积极建构教育性努力,这样才能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和美好生活的实现。  相似文献   
817.
基于“双减”背景的作业变革驱动着课堂教学的变革,促使我们必须更新传统的作业理念,打通用作业使课堂提质增效的路径,探讨指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业设计。通过系统梳理,让作业目标重视科学性;依据目标,让作业任务体现自主性;诊断改进,让作业评价指向教育性。  相似文献   
818.
“职普融通”是国家近年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内涵上说,“职普融通”的前提是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关键是促进职普教育双向融通,途径是促使职普教育课程等值化。课程的“教育性”水平决定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面性与均衡性,是职普教育课程价值的衡量尺度。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明确提出增强课程“教育性”的理论方案,即“要素方法”。“职普融通”背景之下,现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较弱,二是课程内容的“要素性”缺失。当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增强自身的“教育性”。具体而言,一是要调整课程结构,大力提升德育与体育的重视度;二是要精炼课程内容,科学提取各类课程的基本要素;三是要建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合理提取的职业教育基本要素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819.
820.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且为幼儿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这是幼儿经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同时幼儿的心理认知还并未定型,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广阔的创造潜力,这表现在幼儿的许多行为特征方面,在许多的教育性活动中,幼儿总是会经历一些与既定规则背道而驰的创新性举动。所以幼儿园应切实结合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加具备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