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81.
龙年新春渐行渐远.“新春走军营”活动却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2.
《地下森林断想》一文语言精美,情景交融,思路清晰,想象丰富,托物寓意,寓意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采用分层阅读法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还可以教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习得一些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3.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而:  相似文献   
84.
掌握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冬季的长椅上。时间化成美丽的雪花,从身边飘落,伸手去抓,却怎么也抓不住。[编者按]  相似文献   
85.
84分断想     
84分,在我眼里,它是那么小的数字,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心中的惭愧。 考试前,老师让我们读数学法则,我心里反抗:读什么读,我都会,还让我们读!我笑嘻嘻地看着其他同学张大嘴巴“哇哇……”地读,我觉得他们真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6.
圆明园断想     
这篇文章巧妙地将“荣与辱”话题集中到“圆明园”这个题材上,因为它曾“是一个奇迹,一个国家的荣耀”,它又“萦绕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史”,选材准确而恰当,将“荣与耻”的内涵和意蕴进行了较为完美的诠注。在语言运用上,作者采用第二人称,且多用饱含感情的散文语言,读来顿觉气势酣畅,尽显语言之妙。  相似文献   
87.
端午断想     
张文勋 《山东教育》2013,(7):114-114
上操的时候,偶尔发现几个孩子手脖上缠着五丝线.一下子想到了端午,是啊,又快到吃粽子的日子了。  相似文献   
88.
残思断想     
一 天文学家说,在300万光年的遥远处,大约有一个和地球相似的星体,那里可能有生命。  相似文献   
89.
盛丹敏 《教育艺术》2009,(10):46-47
语感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是一种心理体验。对于语感,叶老曾对它作了以下捕述:“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  相似文献   
90.
新课程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其主动的建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呢?以下的这堂《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华东师大版数学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1章)中教师精巧的细节化设计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