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双性同体,和谐共生的两性理想,探究其客观原因是由于20世纪初的女权运动改变了海明威的两性观念,主观原因则是复杂的个人情感经历的影响,海明威的两性观念与创作实践对美国两性文化构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2.
绘本是欧美国家学龄前儿童的主要读物,其历史可上溯至19世纪。2000年以来,随着以几米作品为代表的成人绘本在大陆地区的流行,儿童绘本发展加快。特别是近几年,市面上可见的儿童绘本达到千余种,20余家出版社涉足这一领域。在当当网2010年度少儿图书畅销榜的前五位中,绘本类图书占据四席。消费者观念的更新、出版规模的扩大、图书质量的提高三个因素正在形成良性循环,儿童绘本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3.
拉丁美洲曾流传过一个极为悲情的故事:一个小伙子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选择了残酷的职业拳击运动。他在拳台上每每被打得鼻青脸肿却依然不肯放弃,他渴望成名,因为这样母亲就有可能知道他在哪里。尽管本文主人公依然没有选择拳击这一职业,且他和母亲也没有失散,但他有一个梦想,就是使母亲骄傲。  相似文献   
64.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经历着激烈的动荡与变革。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新旧化思想的激烈冲突中,进行着艰难的选择。在主观上,他们更容易接受“精神遗产”,在历史冲突面前更难“超脱”,但同时,知识对“未来”最为敏感,他们着眼一种新的生活。历史留给他们的精神枷锁与对未来渴望的意志的膨胀,造成他们一生的痛苦。而对于从旧制度中走出来的新时代的知识女性,这种痛苦来得更痛切,萧红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她潜意识中有旧女性的软弱,又向往并追求着新女性的独立与自尊,这种矛盾心理,导致了她一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65.
近代中国母性主义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以后母性主义思想开始富有本土色彩并且产生了重要影响;母性主义并不等同于贤妻良母主义,其与易卜生主义也并非存在分歧,三者的关系说明任何有关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都要顺应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需要,母性主义思想最终成为了建构近代中国新女性形象和话语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6.
《圣女贞德》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的一部历史剧,并获得了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贞德这一新女性形象的重构过程,从而展现出女权主义运动下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7.
借鉴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从创作背景出发,分析了乔伊斯作品中的新女性,总结了乔伊斯笔下新女性独立、自由、勇于反抗的性别特征,揭示乔伊斯支持和欣赏独立女性的一面,从而加深对乔伊斯女性观和女性创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68.
陈海燕 《东南传播》2020,(10):132-133
本文以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姥姥的饺子馆》为例,深入解析改革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从大变革时代对女性命运的改变、观念的重塑、精神的蜕变,以及情感世界的特殊体验入手,深入阐述"新时代新女性"形象的成因、特质和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为新时代女性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9.
刘丽影 《成才之路》2012,(6):I0015-I0015
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出类似“潮课”供学生选修——有《三国杀攻略教程》传授游戏制胜秘籍;有根据当红美剧《LIETOME》(《别对我说谎》)开设的《心理应激微反应》选修课;有教你怎样成为贤妻良母的“新女性必修课程”:更有可以在酒庄里边品酒边考试的《酒文化入门》课……而在国外,这样的“潮课”风靡已久。“魔法课”僵尸课”‘爬树课”等等,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70.
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新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与2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