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明威笔下女性人物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争议,这是时至今日人们不断探索这一领域的原因。本文基于当时女权运动的社会背景,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分析作家矛盾、对立的妇女观的成因及其在作品中的深刻体现,以佐证作者并非众多评论中“没有女人的男人”,有助于解读海明威内心深处对两性关系和谐融存的渴望。  相似文献   
92.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人生故事。纯真善良的苔丝被恶少阿历克诱奸,又被心爱的丈夫安琪儿抛弃,遭受身体和精神双重压迫的苔丝最终举起屠刀将阿历克杀死,也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父权制社会下的男性中心主义及虚伪的道德习俗等给苔丝带来的灾难,并进一步探讨苔丝在重压下成长为哈代笔下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的历程,以揭露资本主义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及由此导致的女性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93.
姜卫玲 《新闻知识》2012,(10):95-96
1898年《女学报》诞生,开创了我国知识女性办报的先河。其后,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三个时期,早期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女性积极投身报刊活动,掀起了女性报刊创办的高潮。这些由知识女性创办、发行或者参与,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①为主要内容的报刊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社  相似文献   
94.
《现代出版》2013,(6):F0002-F0002
夏丐尊(1886~1946),名铸,字勉旃,号闷庵,别号丐尊,上虞崧厦人。我国著名文学家、出版家、教育家。1926年起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出版事业,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10余年,出版大量中外名著;并编辑发行《中学生》《新少年》《新女性》《一般》《救亡报》等进步报刊,哺育了一代青年。  相似文献   
95.
朝鲜朝后期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多元的表达空间。反抗传统女性规范的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使女性在气质、特征等方面都有了与传统形象不同的表现,她们有了更丰富的人格和多层面的性格。  相似文献   
96.
<海滨故人>是一部最早以女性视角去反思"五四"思想启蒙的悲情小说,它以五位新女性卷入男性"婚外恋"的不幸遭遇与情感伤害,深刻地反映了新女性对于"恋爱自由"的思想困惑,以及她们对于男性启蒙话语的重新认识,进而传达出新女性欲求自立却难以自立的痛苦心声.这部作品文本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是"五四"新女性对于男权话语的理性批判:女性解放是男权话语的时代产物,是男性欲望强烈释放的激情言说;女性解放不是解放女性自身,而是解放男性压抑的生理本能.正是由于<海滨故人>表现出了女性觉醒意识,从而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7.
他曾用20分钟的时间,写下对她的美誉: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写的一定不是别人,就是她胡因梦,字字生香。  相似文献   
98.
简媜散文表达的重心不在求取社会的改造,而是在于追求内心的自我修炼和道德的自我完善,对世事采取超然豁达的态度,深受道释之影响;而她对爱情的忠贞以及现实责任的强调,又显现了儒家文化的深刻刻痕。另一方面,其散文又氤氲着浓郁的现代情思。无论是对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特征的观照,还是其带有新女性主义色彩的爱情、婚姻观,抑或对时世的不满与批判,都显示着与传统女性文学的不同。她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  相似文献   
99.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代表——黛西和乔丹·贝克入手,从女权主义角度对该两住女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黛西和乔丹虽然同属上层阶级,性格上有相似点,但在社会关系、婚姻观、经济观上截然不同。她们是两类女性的典型代表:黛西是父权制社会的传统女性的代表;而乔丹则代表了一战以后,爵士时代涌现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0.
两位新女性     
习习 《档案》2011,(5):29-31
1919年7月,正值兰州风轻气爽的初夏,亘古不息的黄河穿城而过,河水彭湃。25日,年轻女子邓春兰内心波澜起伏,此日天刚放亮,她便和5名同伴乘羊皮筏子从兰州出发了。羊皮筏子在浪尖上轻盈起伏,划着优美的弧线,到了宁夏中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