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方苞的"义法"是其文论的核心范畴,也是桐城派文论及文章创作的基石。前人对"义法"论述很多,争议也很大。基于审美的角度来剖析"义法"说的理论精髓,将其置于历史语境中来探索其渊源和理论依据,从而揭示其在倡导"纯文学形式"中所富含的审美意蕴和接受学价值。  相似文献   
52.
所谓“义”即“言之有物”;法即“言之有序”。“义”即内容,“法”即形式,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这就是桐城派散文的理论基础。方苞的散文《左忠毅公逸事》真正体现了桐城派行文讲究“义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方苞对刘大櫆的影响最大,无论是在仕途道路还是学术道路.其中方苞的"义法"说对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影响最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大櫆的"神气"说就是在对方苞"义法"说中"法"的深度阐释,也是刘大櫆从形式上研究"行文"的理论机制的起点.  相似文献   
54.
“义法”是方苞论文的中心,并且成为后来的“桐城派”的体系的基础。概括而言,就是要求在内容上“文以载道,”在形式上讲究结构条理,语言技巧等。刘大槐补充了方苞的理论,认为“义理、书卷、经济者”是“行文之实”,是“匠人(文人)之材料”,而“神、气、音节者”是“匠人之能事”。而姚鼐首次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古文理论的整体原则提出来。  相似文献   
55.
名物蒙求     
亮年 《中国漫画》2020,(6):10-11
木身为干,别为枝条。木末曰杪,枝杪曰梢。方苞为蕊,下承为萼。结子为实,陨叶为萚。始生曰茁,再生曰蘖。复命归根,勾伸甲坼。注释陨:坠落。甲坼:草木发芽时种子外皮裂开。译文树木的主体是干,其余的是枝条。树木的末尾叫杪,枝条的末尾叫梢。结的花苞是蕊,下面承接花苞的是萼。结的果子是果实,落叶叫萚。草木初生出地面叫茁,砍掉以后重新发出的芽叫蘖。冬天到了,落叶掉在树木根部:春天来了,草木的种子外皮裂开,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