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92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48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徐渭自小便卓尔不群,纬武经文,然屡次科举失意,长期困于场屋,后无奈于嘉靖三十七年入胡宗宪幕下成为幕僚,成为他人生重要转折点。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文,大体分为代胡宗宪之作、写给胡宗宪之作、代世人的应酬之作、与文人互相唱和之作四类,这些诗文都表现出代笔不走形、秉笔表心声、文笔言公文、闲笔写性情的文人气质。  相似文献   
52.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诗文可以让学生们养成高尚的品德。在经典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诵读内容,耐心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古诗文的内容,积极地帮助学生将古诗文精髓内化心灵深处的精神食粮。在教学中要努力避免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理想化,让传统文化精华在学生的身上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相似文献   
53.
54.
师范生语素质教育应从语言教育和学教育两个层面实施。语言教育,首先是语言积累,包括字的积累、词汇的积累、妙语锦言的积累、精美诗的积累。学教育是较语言教育更高一个层次的语教育。  相似文献   
55.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两句出自《孔雀东南飞》,历来被认为是互文修辞的范例。持此论者,把它等同于"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笔者以为,这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56.
宋代楚辞研究上承汉代,又受到当时诗文革新运动和理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浓重儒学色彩。宋代的楚辞研究更重视义理的阐发。比较重要的研究者有晁补之、洪兴祖、朱熹等。  相似文献   
57.
1989年江西省临川市上顿渡颜家渡范村发现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家族的《范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经考证,作者系范氏家族第39代元孙。初版《族谱》是由范仲淹牵头组织编修并亲自作序,于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正月八日出版。此次发现的《族谱》为第十五次修谱版,是在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夏修订付印的,共分九卷,为木刻版本,迄今已有70年了。  相似文献   
58.
小学语文新《大纲》对各年级的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每学年低年级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高年级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50万字。”究竟如何落实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完成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但几年来。我始终没有找到省时高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59.
关于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它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有一定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信息技术条件发展不同,人们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有所不同。何克杭说,混合式学习"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可以说,它包括多种运营方式的混合、多种教学设备的混合、课程内容与资源的混合、学习策略与评价方式的混合、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的混合等。  相似文献   
60.
“援引典故,诗家所尚”,用典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由于用典乃“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因此,诗家对于用典是特别重视的。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早就指出:“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在用典的方法上倾向于“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要达到“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