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542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党性是一个重要概念。而要增强党性,就必须进行党性修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和革命中,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做了概念上的确定,对党性的作用和要求也做了深刻的论述。在提升党性修养内容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作风修养和纪律修养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上的总结。这些论述和总结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党性和党性修养思想。学习他们的党性和党性修养思想,对正确认识党性、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的社会理论是以社会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并以否认自然界的真实存在前提来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深度阐发.对于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社会理论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的.一重维度是以人与人交往所形成的现实社会来看待人以外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另一重维度是以无产阶级辩证性理论看待资产阶级直接性的社会理论.但是这种社会理论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其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德育》2011,(3):97
走进昭明小学,你会被她百年的底蕴所折服,而其中亮点之一,就是学校充分利用、挖掘独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事迹,围绕德育开展一系列活动,让"今天我为昭明自豪,明天昭明为我骄傲!"深深地烙在每  相似文献   
14.
9月9日,上世纪30年代至今,70年间的3000余名校友聚集在太原五中,共同庆祝建校100周年。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以及太原五中老校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彭真的子女专程赶来参加了校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现了从爱国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其道路是:关心国事,研究国情是转变的必要前提;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是转变的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转变锻造了知识基础;注重修养,锐意进取为转变锻造了思想品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开始了全新的历史书写实践;历史感成为塑造所有正面文学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入手,具体探讨了历史感所蕴涵的各种因素,从而试图揭示出历史感成为无产阶级洗礼仪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文中的一些观点,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性哲学、没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三次理论创新等,相信读者有见仁见智的评析。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正确地规定了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领导和基本纲领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19.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与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馆内展出的大量珍贵  相似文献   
20.
《建塔者》是台静农的第二本小说集。对这本小说集的历史评价,历来都不高,“生活不足”、形象“苍白”(唐弢语)可视作代表。在分析其产生的广阔的时代背景后,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建塔者》确如著者所言,留存了那“大时代的一痕”;它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文学社会学意义;《建塔者》与《地之子》的联系及前者对后着的延伸;《建塔者》是“革命文学”的早期文本,它有着“革命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