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7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闻时评,是当前纸媒的热点之一,是引导读者深读新闻的需要,是新闻深度化的体现,是报纸思想品位的象征。许多报纸纷纷开辟时评版面,一时间遍地开花,大有“不上时评没品位”之势。但是,由于盲目跟风,许多报纸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上,造成目前新闻时评版面本身出现了严重同质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62.
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提高报纸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转型发展、民主参与和思考进步的诉求增长,受众不再满足于对事件本身的平面了解。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不能仅停留在记录复制、当二传手的角色,而要充当嘹望者、思想者,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梳理受众意见,引导社会舆论,凝聚人民思想,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传递人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63.
闫镝 《中国地市报人》2011,(11):112-112
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时评,在现今的新闻大战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新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4.
时评写作应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时评的时效性、针对性、思辨性、敏感性等特殊属性,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务必强化学生的写作胆识,即树立学生的公民写作意识,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作为作文教学支柱的理性思考能力,若需得到提升,应在活动中历练,在阅读中积淀,在随笔中彰显。当然,时评写作还需立根铸魂,求真求准求新求深;还要掌握诸如类比联系、反差对比、逆向立论、抑扬结合等多种方法。这些是构建高中作文教学系统工程之所必需。  相似文献   
65.
我倡导“生命语文”教育理念,认为语文不是孤立僵死的文本,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体。文本的生命在于;言语的形式、精神的内容。教学语文,就要把文本中这两个最鲜活的元素挖掘出来。2012年12月,我校孔佩霞老师参加深圳市高中语文议论文大赛,在“时评语文”课题主持人马恩来老师建议下。  相似文献   
66.
出版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吴永贵教授等的新著《民国年度出版时评史料辑编》,系国内首部以出版时评为内容的专题民国出版史料汇编,体现了视角独特、史料丰赡、收录客观、内容宏富的特点,其出版有助于开拓与深化出版史研究,为学界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献,亦为现代出版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7.
现今,一点开网页或打开电视或翻开书本,所见语逻修标点错误比比皆是,尤以网上新闻、时评的语法病句为最,即便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媒体,也不例外。从对网上新闻、时评成分残缺或赘余病句(下文限于篇幅,略去出处)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作者急就、编者草率即两者浮躁,是形成病句的主要原因。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主要表现为主语、宾语、谓语、必要的虚词、配套的关联词语等的残缺。如:①随着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重要话题的热议。  相似文献   
68.
魏平  贾明 《新闻前哨》2014,(5):52-53
市州报时评如何创新?《荆门晚报》开设“周末二人转”专栏,进行了有益探索,社会反响强烈,已成为读者喜问乐见的优势品牌。  相似文献   
69.
时评更多是从常识出发,那些生活中的常识是人们立论、判断时的凭借和依托。换句话说,时评就是常识的判断。时评说的不过是人们知道但可能未认识到的常识而已。  相似文献   
70.
张东升 《考试周刊》2010,(43):73-74
对于时事评论,新华社总编辑何平说:“顾名思义定位在‘时’上。‘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是围绕‘时’字作文章。”时事评论具有“鲜”“活”“实”等特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非常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要求,也能够成为高中语文文本教学的有益补充.以及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