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6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考试周刊》2016,(38):11-12
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日本自圣德太子时代、大化革新到幕府时代、明治维新直至近现代,儒家文化广泛传播、绵延不绝,并且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书籍的广泛阅读,考究了明治维新后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日资企业的员工(中国人及少许日本人)为对象进行了关于日资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的问卷调查,并且分析了日本的近现代管理哲学。由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承实践受到启发,认识了儒学与西方哲学互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明治政府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波三折,但最终建立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近代教育体制,为维新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3.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由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而其每次社会转型的结果,一方面跨越式前移了本国的国际“站位”,另一方面也潜伏下祸国殃邻之隐患.日本能够与时俱进完成三次社会转型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既缘于日本民族的“幸运”和“机智”,也缘于日本民族对外来文明少有的鉴别取舍能力,还缘于日本民族服膺强者和与强者为伍的一贯秉性.尤其日本民族在三次社会转型中形成的“与时俱进变革,强即侵略扩张,最终挑战先生”这一行事习性,值得后发国家中国和守成国家美国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74.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国粹主义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国粹主义思潮在明治维新中期开始发端,并在国粹派的推动下迅速兴起。国粹主义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欧化风潮为特征的文明开化运动越来越走极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国粹主义正是以批判极端欧化的面目出现的,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从日本吸收外来文明的经验来看,文明开化必须立足于本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吸收欧美文明。  相似文献   
75.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派代表作家,本名壮吉,笔名断肠亭主人、石南居士等。他1879年出生于东京,父亲久一郎是明治维新前藩儒鹫津毅堂弟子,有汉诗人之称,著有《来青阁集》等:母亲为毅堂次女。久一郎曾留洋渡美,归国后在文部省供职。这样的家庭给荷风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汉学教育启蒙于父亲,后又入岩溪裳川先生之门,听讲《三体诗》。  相似文献   
76.
77.
明治维新后 ,日本留下诸多封建残余。这些封建残余 ,在当时日本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 ,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日本政局逐步稳定 ,经济逐步复苏 ,这些封建残余便迅速异化为军国主义的工具 ,给亚州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78.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维新过程中,领导者把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对我国今后的教育改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9.
19世纪后期,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时局,一些仁人志士开始睁眼看世界,积极寻求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黄遵宪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黄遵宪早年深受旧学影响,出使国外以后,他认识到西方的快速发展多得力于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尤其是日本明治维新,逐渐转变了他对西学的认识,开始吸纳西学以改造旧学,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风格,在实践中对晚清的社会政治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中国和日本同为亚洲儒家文明圈的一员,却以不同的道路迈向了近代化,在教育领域中分别以近代学制的颁布拉开了教育近代化的序幕。本文通过对比两国近代第一部颁布并实施的教育立法,探讨其中的相似性和异质性,使我们对中日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