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儒家与墨家同为先秦显学。《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显学》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  相似文献   
32.
唐诗研究历来成为显学,可以说唐代诗人中稍有成就者都早已被发掘完毕,很难发现新的研究对象。只有一些曾经被广泛研究而不够深入或不够系统的作家像中唐时期的张籍、王建等,尚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但是要将前人或时贤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如果没有沉潜数年或十几年品味细绎作品的功夫,那么想要在唐代文学研究领域有所创获,是绝对不可能的。当通读完徐礼节教授五十万字的新著《张籍王建诗歌研究》(以下简称徐著)(黄山书社,2015年1月版)后,我感到非常震撼。这是一部稳健扎实、厚重精警的力作,对推进中唐文学研究乃至整个唐代文学研究都有一定的贡献,对推进中唐乐府诗的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我认为这部专著有下面几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反思、思维的独立和研究真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新闻大学》第一期"三十而立:中国传播学研究状况笔谈",刊登了陈韬文和郭中实两位先生的文章,得到了读者的关注。考虑到刊物的周期,按照原来每期刊登几篇的计划,时间拖得太长。鉴于此,经与《新闻大学》商量,决定开个"绿灯",将已经选择出来的稿子在本期全部刊出,以期读者可以对讨论有一整体印象,同时也便于做出自己的思考并参与讨论。也正因为此,受到字数的限制,有的稿子不得不忍痛割舍,发表出来的所有稿子都作了一定程度的删节,在此特向各位参与笔谈并作出自己贡献的各位学者致以歉意。  相似文献   
34.
墨子重农思想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学是先秦两大显学之一(《韩非子·显学篇》:“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子是位能工巧匠,其能其巧甚至超过被奉为工匠祖师的鲁班。所以学术界普遍认为墨子是先秦时期手工业者的代表,故其重视手工业乃顺理成章之事。其实墨子更为重农。笔者涉猎墨学研究有年,管见所及,似未见到有专家学者提出墨子重农并予以论证的。故此不揣冒昧地提出,目的是想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方面的讨论,以便更全面、深入地研究墨子思想。墨子重农,首先表现在他对粮食的极端重视上。墨子认为“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养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  相似文献   
35.
《段》是研究段姓的第一本书,《蒋》是研究蒋姓的第一本书。这两本书都解决了史学家和姓氏学家长期迷惘而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研究姓氏文化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研究姓氏文化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其间成果辉煌,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我国姓氏文化对世界各地尤其是周边国家影响巨大。姓氏文化作为一门学问,将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36.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并为显学,入汉以后,儒尊墨绝。联系道家、法家一起进行审视,探讨这一消长现象,总结成败,引发一些关于国家学说的思考。  相似文献   
37.
鲁迅后期所写的5篇历史小说《理水》、《采薇》、《出关》、《非攻》和《起死》,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显学”儒、道、墨作了深刻的反思:《采薇》是抨击儒家的,《出关》和《起死》是批判道家的,《理水》和《非攻》则是肯定和赞扬墨家的。通过这些作品,鲁迅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弃儒、道而扬墨,以反传统的态度重估了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8.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6,21(3):129-133
当前“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39.
杜甫在经历了身后二三十年的寂寞后,经过中晚唐时代的渐为世重、宋代文坛对于杜甫的独尊,渐渐奠定了他在诗国中南面的地位。宋代杜学的极大发展,使杜甫研究成为历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宋元以来终身治杜的学者代不乏人。而历代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现,使得杜甫生平研究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得以澄清。可以说,历代杜甫生平研究的大部分结论到今天仍然是可以据信的。但有一个例外,就是有关杜甫之死至今还是一个纷纭聚讼的公案。杜甫晚年的流落与孤寂,杜甫卒葬的早期文献的相形简略与匮乏,成为以后异说滋生繁衍的根源。宋代杜学的空前繁荣与杜甫晚年…  相似文献   
40.
在中国学术界,美学从八十年代的“显学”变而为九十年代的“衰学”。不唯中国如此,世界范围内的美学似乎也见不到雄姿勃发的新迹象。莫非是它的气数已尽,能源枯竭?美学需要反思,需要摆脱困境,需要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