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晏殊作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其《珠玉词》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宋词的繁荣兴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对晏殊词的评论者都不乏其人,文章通过对宋代关于晏殊词论的分析,得出宋代的词论家已经从词的风格、创作手法、内容等诸多方面对晏殊词进行评价,同时晏殊词在北宋时期颇受好评,并拥有很高的地位,而到了南宋晏殊词则受到冷遇,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22.
寿词作为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应用文体,受到形式、内容和对象的限制,决定了其庸俗的一面。北宋词人晏殊有30余首寿词,虽不能避免寿词本身的局限性,但是晏殊以其极高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其寿词带有独特、创新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在寿妻词中流露的真挚情感,以乐景衬哀情,善用秋景作陪衬的写作手法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3.
作为北宋的第一代词人,晏殊、欧阳修为宋词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词学观和词作风格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们还未完全脱落晚唐五代“词为艳科”“诗庄词媚”之传统,仍然注重词体的消遣特性和娱乐功能,却否定了“花间词人”的艳和鄙俗,呈现出雍容华贵、典雅含蓄的审美特色,从而匡正了词体的发展方面,开了“雅词”之先河。尤其是他们对人生、生命意义的感悟、喟叹使词作表现出厚重的思致性,初步开发了词体抒怀述志的功能,对苏轼“以诗为词”和豪放词风的创立是有深刻启示的  相似文献   
24.
当春天来到的时候,大自然会给我们怎样的信息呢?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春天似乎由它带来。燕子又称乌衣、玄鸟等,常见的有家燕,是人们最熟悉的鸟类之一。它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诗经》中就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诗句。经过千百年来诗人的反复歌咏,积淀成具有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25.
晏殊是文学史上少有的政治上官住亨通,少有波折的文学家,虽然他的词里很少反映出政治生活的内容,但是因为晏殊有这样特殊的政治身份和经历,所以他的词里还是会透露出政治家的个性,使他的词具有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6.
晏殊婉约词的悲情书写,在北宋时代,有士大夫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因素,也有有宋一代对佛教的大力提倡和保护从而激发了文人士大夫对生死命题的强烈关注的根源.与晏殊作为诗人的先天本性有关。在晏殊生活的北宋“太平日久”时期.发达的城市经济生活和娱乐文化对文人生活的影响,以及朝野参与娱乐的热情氛围,对晏殊婉约词里的悲情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27.
对于晏殊《珠玉词》的评价,历来是肯定其艺术性而否定其思想性,即斥之为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而就其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等言语极具张力,这种幽约的风雅表达,除了源于他的"知足"和"有容"思想之外,还源于其一生所奉行的"圆融"哲学。晏殊的"圆融"之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儒道之间,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藏锋隐智惟说气象。  相似文献   
28.
晏殊在北宋是第一个以词名家的.在词的创作上,晏词与花间词风有着密切关系,既有与花间词源出一辙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一方面晏词深受花间词风的影响,在观念上词之于他乃是饮酒欢愉之时的一个陪衬而已,他的内心并没有真正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抒情工具;就内容而言,多延续花间词人的创作主题,描写酒席歌舞、男女恋情之作居多;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又明显超出于花间词风,不仅在题材上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上的超越,士大夫情怀的出现,词作中的主体介入性得到加强;他的词雅致、真切,对于之后宋代婉约词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29.
一次,宋代词人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  相似文献   
30.
作为北宋前期政坛、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晏殊之诗、文、词在当时均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影响:然而后世的研究往往集中于词而忽略了诗、文。晏殊之文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学习李商隐“习声律,饰歌颂”的骈文;后期则通过探究经诰,称量百家,转而学习韩柳的古文。他的这一转变,其实既是个人的追求,也是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