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9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陈寿笔下的曹植“任性而行”,他一生“无愿为世儒”,因此倍受裁抑,最终导致政治的失败。黄节曰:“其曰滔荡固大节,晋室放诞之风已肇于此矣。”他的“任性”已经带有正始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意味。这种“任性而行”的行为方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生命本能的体现,更是某种人格精神的外在表现。在史家心目中,曹植是自然人格的一个代表,“任性而行”是汉末崇尚任真自然的老庄人格的行为体现,是自然人格由汉末向魏晋的必然发展。  相似文献   
42.
曹植章表“独冠群才”的精彩与悲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是写作章表的方家,他的章表具有立意高远、陈情恳切、理深赡等特点,并记录着一生的追求与失望,洋溢着一生的才华与情感。遗憾的是,无论这些章表何等的精彩,还是改变不了他受尽虐待和冷遇的悲惨命运。因而,这些章表实质上成了他理想的幻灭曲,悲吟在悠悠的天地间。  相似文献   
43.
在高扬人文旗帜的今天,“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当儿,执教曹植的《白马篇》(新编高中教本第三册)感受颇深。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忠勇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诗人自我写照),更见艺术功力:由外“勇”到内“忠”,先叙描后抒议,先果后因;环环相扣,步步蓄势,层层剥笋,卒章  相似文献   
44.
曹植与李贺在人生经历遭际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李贺正是在对曹植的解读过程中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与沟通 ,进而形成对其诗歌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的。曹、李诗歌有着鲜明的渊源和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历史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文学的视角,对屈原与曹植的异同及其产生的根由,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6.
47.
曹植女性题材的作品因生活境遇不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内容单纯直观,表达风格明朗直率。后期从主观上刻意塑造女性形象,内容丰富多采,风格深沉含蓄,创作更臻成熟。  相似文献   
48.
用弗洛伊德学说重新诠释《洛神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代著名诗人曹植(曹子建),素有才高八斗的美誉。其代表作品(洛神赋)想像力丰富,词采华茂,语言凝炼,思绪流畅,感情缠绵,真切动人,获得历代学者的极高评价。然而,这篇感梦而写成的千古名赋主题,却千百年来产生大相径庭的理解。一批人认为,(洛神赋)为“感甄说”,记述了作者与长嫂甄后的隐情。另一批人则认为是作者对其兄曹丕的忠爱之心寄寓。近年2月陈祖美先生在(文史知识}(1985)年第8期,撰文批驳以上两说,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洛神赋)其实是作者通过现实感受描写一对男女苦恋的故事,……隐寓作者身不由己好梦…  相似文献   
49.
夏洵若 《今传媒》2023,(4):90-94
曹植于魏黄初年间创作《鞞舞歌》并序文,依前曲改作新曲,跨越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此作品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政治作用,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蕴含着曹植的文学艺术一体思想观。本文阐释并分析学界此前较多忽略的这一块内容,通过《鞞舞歌》显示曹植的文艺思想和艺术精神,探讨它给予后世的启迪性。  相似文献   
50.
钟嵘论诗好为追源溯流,在《诗品》“谢灵运”一条中,他认为“其源出于陈思”。古人于此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纵览前人论断,各有其理,各失偏颇。本文认为钟嵘此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从怨恨的心情、才子型诗人、华茂的辞采几方面对其“源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