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鲁迅先生为了揭露北京女师大校长杨荫榆迫害进步学生的罪行,为受害学生伸张正义,在《咬文嚼字》(三)一文中,活剥曹植“七步诗”, “替豆萁伸冤”:  相似文献   
92.
从诗歌、文学主张、对七子评价及艺术风格等四个方面,否定历史上“扬植抑丕”之论。认为曹丕诗歌同样关心民病、催人向上,在某些领域有开创性贡献;曹植轻视文学,以为“辞赋小道”,而曹丕重视文学,以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植评论“七子”,先扬后抑,有“文人相轻”气息,而曹丕则客观、公允、中肯;曹植文风绮丽,讲究藻饰骈偶,曹丕继承乐府民歌的风格,诗歌语言质朴口语化,散文语言清丽隽永。  相似文献   
93.
曹操、曹植父子文格与人格的矛盾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曹植父子的文格和人格之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曹操更多地是一个兼为文人的政客,曹植则只是一个想做政客而不能的杰出文人。  相似文献   
94.
你太有才了     
正"有才"者,总是会被人称赞,受人敬仰。不过,古代赞人有才的说法远比现在大家常说的"你太有才了"要丰富多彩又文雅贴切,不妨列举一二,以供读者共同赏析。最有才的当属曹植的"八斗之才"。因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言:"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又对曹植作了高度的评价,后人因此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相似文献   
95.
问答形式在曹植的诗文中均有出现,但散文中的问答形式更多地受赋体主客问答模式的影响,而诗歌中的问答则与汉乐府中的叙事手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6.
道家思想传流久远,历代作者多有沾概,生于汉季的曹植也深受影响。曹植的辞赋中体现了道家文化全性葆真的人生态度及尚大求真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97.
论三曹诗主“气”及其风格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安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彬彬盛世。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人,面对丧乱时代的凄惨现实,在世路轗轲、人生无常的悲叹感伤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方面恐惧人生短促,没世无闻,一方面更加珍重生命,深自策励,矻矻于乘时立业,因而迸发出一种慷慨激昂、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们“本国风之变,发乐府之奇,驱屈宋之辞,析扬马之赋而为诗”,“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  相似文献   
98.
论曹植对中国诗歌的三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植长于五古,并以众多的数量、上乘的质量,确立了五言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曹植长于抒情,并以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精湛的抒情手法,结束了中国诗歌在抒情、叙事间的左右摇摆而一头扎向抒情一途;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一改中国诗歌素质简朴的诗风,确立了中国诗歌“U二美”的美学定位和质杉杉、情并茂的发展道路。这三大贡献,奠定了曹植“一代诗宗”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9.
屈原首位原创,为桔作颂,以比兴象征自况一已洁亮、独立、超卓之人格精神。而曹植独心有灵犀,首继而为桔作赋,乃寄托非凡高举之志情,却惨遭迫害之悲剧。一颂一赋,两相辉映,俱绝妙好辞,堪称前后之祖宗篇也。前者热颂,满是乐观昂扬,后者高赋尤多感伤悲凄。  相似文献   
100.
才高八斗     
南北朝时期,在江南有一位大诗人,叫做谢灵运。他游历了许多山水名胜,把看到的景物写进了诗里,刻画得栩栩如生,受到文人雅士们的喜爱。他的诗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