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给出一类三角多项式函数为周期函数的判别定理,并导出此类函数周期的求法。  相似文献   
102.
韩信点兵     
民间传说,韩信点兵,多多亦善.韩信是我国汉朝开国的一员大将,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03.
讨论了剩余定理的使用,给出了一些特殊的解法--试余法、补余法及一种全新的解法--凑余法.  相似文献   
104.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特别是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经常要用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这类题目中没有直接指出是求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而只有对题意的条件与问题作出全面的分析,才能发现它们数量之间的实质,才能正确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在教学完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两个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列举几例加以分析解答。  相似文献   
105.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5页例4:求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材结合例4解释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算理后指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106.
一、教学内容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比较,教材第80页的例5及做一做,第81页练习十六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进一步分清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07.
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内容,是在五年级学过数的整除之后的一次复习,是典型的一节概念课。在众多概念之中,整除是基础,由整除又引出了约数与倍数这两个核心概念。而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学习这些概念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论述了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适用年级:学过最小公倍数的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 一、说成语听故事 教师出示身着古装的两人画面,请学生猜一猜他们可能是谁。猜测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教师随机课件出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10.
定理若n个大于1的自然数a1,a2,a3…an相互之间两两互质,且a1〈a2〈a3…〈an,m为a1,a2,a3…an的最小公倍数,m个连续的自然数,每a1个去掉t1个(即把上述m个数从最小的一个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每a1个分成一组,每组去掉t1个,各组去掉的t1个数在每组的a1个数中的位置相同,以下去掉的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