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81.
张艳 《网球天地》2020,(2):63-63
如果说我的爱好有哪些比较持久,又始终能让我关注,除了笔墨兴趣之外,就要数我多年挚爱的网球了。在朋友圈看到甶天天有网球承办的第二届粵港澳大湾区“香港赛马会杯”网球团体赛在珠海举行的消息后我兴奋不已,因为正好我也在此,能与网球比赛不期而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与“香港赛马会杯”同时同步,心中的那份窃喜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2.
浏览网页,发现许多网友经常在自己的QQ日志、微信朋友圈或博客中使用"存谢"一词。诸如"【存谢】XX报刊发表我的XX文章""【存谢】XX好友寄来XX礼物""【存谢留念】XX远道而来看望我"等等。其实,这些"存谢"均属望文生义、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83.
新媒介的扩张性运用,对微时代用户的信息传递、自我认同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力,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社区的界限,呈现出用户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重新结构和认知.意见领袖是网络虚拟社会不断发展而带来的产物,微信中也有意见领袖,在微信虚拟情境下搭建的表演舞台为意见领袖在多元化的人际关系类型链中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提供了可能性,实现了意见领袖现实个体与虚拟自我的适应与调节.  相似文献   
84.
《新闻界》2019,(8):45-58
本文从微信朋友圈作为"圈层"网络的特性入手,参考自达尔格伦以来分析社交媒体公共性的分析框架,从结构、再现和互动三个维度对微信朋友圈的公共性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微信朋友圈在结构、再现和互动层面具备了一定的公共性特征,但在这三个层面又是受限的:结构维度,尽管促进了新闻分发渠道的多元化,但"圈层"网络对微博"广场"的替代是以牺牲微博这个另类公共领域为代价的;再现维度,尽管在朋友圈引入了公共议题,但基于社交策展的再现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多元、理性的公共性诉求;互动维度,尽管"菊花链拓扑式"的转发带来了公共性的可能,但微信朋友圈当中的议题和观点更多时候趋于圈层化。本文将这种公共性实践与公共性准则之间的共生状态定义为"有限公共性",并指出应当看到有限公共性蕴藏的对民主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5.
朋友圈作为可以自由发布信息、发表言论的平台,逐渐成为舆论发酵形成的舆情场域,本文基于朋友圈自身特点,分析了当下朋友圈舆论的现状,并从舆论引导的主体、内容和环境三个方面探究了朋友圈舆论引导存在的困境,最后针对舆论引导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广西老乡会"微信群里的少数民族成员的微信群互动和微信朋友圈使用的虚拟民族志考究,发现少数民族成员的微信"朋友圈"普遍存在"身份隐匿"现象,影射少数民族大都面临的文化融合和民族认同的问题和危机。结合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质化研究方法,探究少数民族的乡土性、现代性与"身份隐匿"之间的关系,由此对"身份隐匿"做出解释性推论,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7.
微信是建立在熟人社交圈层的强关系传播,手机通讯录、QQ好友是微信好友来源的主要渠道,其本身是用户多年社会关系的浓缩体现.微信朋友圈不是现实社交圈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虚拟化传播,而是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交流方式,本文拟从媒介情境、朋友圈信息表意方式的角度对微信朋友圈分组现象进行剖析,揭示朋友圈分组、权限行为的原因所在及重构后朋友圈的信息隐患.  相似文献   
88.
《新闻界》2017,(10):64-72
本文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利用日记法对120名被试进行了连续7天的9次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微信朋友圈炫耀性内容对个体消极情绪的作用,并探讨朋友圈嫉妒和个体的消费水平在其中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朋友圈炫耀性内容与个体消极情绪呈负相关;2.消费水平会弱化这种连接;3.朋友圈嫉妒则会强化这一关系。在将这些结果与前人研究进行对照的时候,本文从选定的特定社交产品的传播特征、个体的消费心理、研究材料的特点等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朋友圈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朋友圈特别是核心朋友圈往往是他们自我教育和成长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应协助学生建立他们的核心朋友圈,并加以适当的引导,祛恶扬善,激发潜能,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0.
微信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朋友圈作为它的一个附带插件,在发布文字、图片、小视频、链接,分享音乐,评论和点赞以及地理定位等方面的综合功能,使得它成为社交网络的又一主要形式。加上良好的隐私保护和人性化设计,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大大高于其他社交网络。本文通过对3位微信固定用户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这段时间内的朋友圈媒体内容的分析,试图得出他们发布的媒体类型分布状况、媒体框架及这二者与网络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