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1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最后的英雄     
那面替天行道的大旗仍然在风中摇摆,却失去了往日的英姿,梁山上一片死寂,每个人都心事重重。我叫徐丁,爹爹是金枪教师徐宁,徐家103代传人,江湖上很有名气,在梁山上也很有地位。因为我不习武艺,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  相似文献   
92.
奏折是高级官员给朝廷的“工作报告”、请示和建议,稍稍重要之事.臣属都要向朝廷“汇报请示”。然而.皇帝每日要批阅大量奏折,所以奏折不能太长.或者说要尽可能短.但所奏之事又多数都是国家、地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大事,其中不少又与上折者个人利益甚至身家性命息息相关.如何以最少的文字陈明原委、说透道理,委实不易。可以说.奏折中的每一个字都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93.
《水浒传》这部古典小说主要讲述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以梁山泊为营地,反对朝廷的压迫,群雄起义,一帮有胆有识,身怀绝技的英雄豪杰,聚集在一起共图大业,替天行道。梁山好汉们有智慧和力量与朝廷展开殊死的搏斗,充分显示了每一位好汉们的英雄气概和聪明才智。以及他们惩恶扬善,扶危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性格,这里我想谈谈“青面兽”杨志这个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
一百年前的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一个最荒诞不经的特点是:战争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的,但中国却是“中立国”。在日俄相互宣战三天后,慈禧太后颁发了一道堪称千古奇闻的谕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着各省将军督抚,通饬所属武,并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钦遵,以笃邦交而维大局,勿得疏误!特此通谕知之!钦此。”  相似文献   
95.
谢安(320年-385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于名门世家,自幼在德行、风度、学问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谢安早年并无仕宦意,朝廷公府屡次召辟他出来做官,他都以身体不好为由而推辞。他寓居在会稽的东山一带,经常与王羲之、支遁、许询等人一起游山玩水,  相似文献   
96.
社科文摘     
古代高考也有少年班史学有记,早在汉朝时期朝廷就选拔了一些年龄在12岁以下的奇童在太学读书。唐代科举则专门设立了少年班——童子科,只要是年龄在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能诵文十通者,就可以入科’,给予身份。当然,由于年少不经事,他们虽有功名,却不能去治民。而在宋朝,童子科还录取过女孩。宋淳熙元年,  相似文献   
97.
明代的孝养     
百善孝为先。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明朝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在行为上要求人们对老年人要尊敬、孝顺。朝廷的养老政策与社会中的养老行为互相影响,社会中的养老传统敦促了朝廷养老政策的出台,而朝廷对社会上养老行为的表彰则促进了养老政策的落实。正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下,明代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能够对老年人生尽孝,死尽哀。  相似文献   
98.
袁文良 《知识窗》2008,(3):20-21
公元874年,濮州(今河南范县)盐贩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发布檄文,声讨朝廷罪恶。次年,王仙芝率部将尚君长等攻破濮州、曹州(今山东曹州)等地,队伍增至数万人。同为盐贩出身的曹州人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起兵,响应王仙芝,数月间队伍也发展到几万人。  相似文献   
99.
雍正元年十月,青海罗布藏丹增背叛朝廷,起兵作乱,雍正爷派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赴青海平叛,年大将军号令数十万之众,开始的时候还趾高气扬,踌躇满志,但清军在明处,罗布藏丹增的叛军在暗处,年羹尧的几十万雄兵,就像拳头打跳蚤,有力使不上。  相似文献   
100.
晏殊初仕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②,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③,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④。一日,选东宫官⑤,忽自中批除晏殊⑥。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⑦,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