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513篇
科学研究   162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语文教学须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说法似乎“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偏不倚,四平八稳。至于工具到底指什么,人文到底指什么,是本质属性,还是功能体现,二者为什么要统一,怎样统一,则语焉不详,含含糊糊。似乎一旦“统一”便分歧消除,共识达成,天下太平,万事大吉。这种动辄“统一”或“结合”的说辞,源自对立思维——事物无不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2.
青春走过     
十四岁那年,我走进了初中,也走进了我的青春。何时开始,青春离我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遥远,近得伸手就可以紧紧地握住,远得即使在我的眼前,我也触摸不到。  相似文献   
103.
泰戈尔从小就喜欢观察事物、探究事物,对于自己只听说过而没有见识过的事物,都要向大人问个明白。读小学时,那几本薄薄的课本已远远不能满足他那旺盛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04.
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的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好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身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在田间  相似文献   
105.
高中语文必修五在表达交流部分谈到第一个话题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笔者想结合作文实例从怎样析理深刻角度来谈谈析理,即析理在辨证。我们先来看看湖北2009年一优秀作文《站在道德的门口》中的两段:站在道德的门口我们应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救赎。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灾区得到了社会各界及海外人士的爱心支援,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像范  相似文献   
106.
刘墉 《当代学生》2011,(8):27-28
悦荐如果你善于发现事物的真、善、美,那么你便能闻到野茉莉那沁人心脾的香味;如果你只会发现事物不好的一面,那么就只能等着那火车头的浓烟来呛你了……推荐人:上海市东昌中学东校初二褚佳莹高中时代,我参加了一个合唱团。团里分成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四个声部。大概因为没经验,演出时,常有人在不该自己唱的时候开了口。最可怕的是,当大家都静默的时候,突然听见高亢的一声从队伍里冒出来,说多臭就有多臭。我们管这种情况叫"放炮"。  相似文献   
107.
[题目阐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一个网络论坛里,某人发了一个帖子,向网友请教。帖子的内容是:对一个事物美的感受,与对这个事物的熟悉程度,二者有什么关系?下面是三个网友的回复。网友行板如歌:对事物越熟悉,感受到的美越深刻、全面。网友清风明月:对某个事物全然不  相似文献   
108.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和隐喻表达,这些隐喻表达是构成词汇多义性的重要理据。Lakoff & Johnson在其著名的隐喻理论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给隐喻下了这样的定义:隐喻是人们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越来越复杂,理解的概念也越来越抽象。这些抽象的概念常常需要人们借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汇进行表达。这样,在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形成了一种投射。这种不同概念之间的映射正是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9.
文俞明 《初中生》2011,(23):18-19
一次到某同学处小聚,见其文案上摆一学生来稿,读之有味:淅沥沥,我来了!别挤,别挤!我的身体里装着甜甜的蜜!我用丝丝缕缕的温柔轻抚着大地,啊!她笑了!轻轻地将我拥进  相似文献   
110.
大自然之美     
《初中生》2011,(13):2
在摄影过程中,不管是人物、风景,还是其他和摄影有关的一些美丽精彩的画面,都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有一句话说得好:"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里,有很多的人和事物会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