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篇
教育   853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对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作必要的注明是历代注家训诂解经的一种常用方法和手段.朱熹在<诗集传>和<四书集注>的训诂实践中,对某些语法现象的解说,有利于明晓词义,疏通经意.  相似文献   
982.
我国犯罪预防思想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建构了丰富的犯罪预防思想体系.南宋朱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现实,指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个人私欲和社会弊端,进而提出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朱熹犯罪预防思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3.
984.
论朱熹诗学的理论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诗学思想有着表面上的矛盾性,且又与同时代人的观点大异其趣.朱熹把对诗学的思考放在了他的理学框架之内,使"文"道"范畴具有了"理气不二"的性质,既否定了文道相妨论的局限,又避免了互用论可能带来的理论误区,并且赋予文学以坚实的道德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985.
朱熹《武夷棹歌》除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外,还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棹歌》是对武夷山水全景式的描写,涉及到武夷独特的山水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融入大自然的先民文物.朱熹的《棹歌》及其和作、仿作,构成了武夷山有别于中国其他名山的"棹歌文化".朱熹是武夷山的"形象"大使,他的《棹歌》是武夷山文化的代表作.朱熹及其《棹歌》对武夷山名列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有着独特的历史贡献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86.
朱子传说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学现象,若视为荒庭或仅作简要解读则难以提升为深刻的人反思。本通过阐发朱熹与狐仙怪异传说的产生、流变成因,揭示程朱提倡妇女守节的社会原因,谁朱熹在民间的第三重形象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987.
朱熹的《东归乱稿》表现了理学家的旅途体验及确证自身努力。该诗集的整体综合意蕴可归纳为“归心”与“道心”。作为朱熹个性化体验的“归心”包容了道德伦理的内涵,客子的羁旅悉思表现了天伦中的深情,其以理学心性为主体的“道心”把心性体察和审美观照参融在一起,纯然是一派温润宁静的气象,朱熹诗歌语言的日常化是以理学为诗,以诗为讲学的结果,朱熹的理学诗在当时葆有着它的生命活力,它们不仅折射出朱熹的视境、朱熹的情思,显示了理学话语的形象特征,拓宽了宋诗的审美空间,强化了诗歌的致用功能,而且反映了朱熹日常生活的哲学化和哲学化的人生,朱熹在东归之行中,通过他人吟咏,为理学家的精神生活创造了一个理性思维、道德情感和人生趣味相和谐的神话。  相似文献   
988.
小山丛竹坊是泉州老八景之一,现址位于鲤城区模范巷的泉州市第三医院内。该坊原为三间四柱冲天式,今仅存一间二柱。据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后人思恩,即在其“种竹建亭,讲学其中”的地方,以朱熹手书刻石、立坊以作纪念。坊旁原有唐进士欧阳詹的祠堂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的圆寂处——晚晴室(温陵养老院)。张和平先生于1996年画了一张小山丛竹坊的图画。画面上的古牌坊外观显得十分“清淡”,两根坊柱加上两根横梁,中置一块朱熹手书的“小山丛竹”牌匾,几乎就是全部了。除此之外,坊柱顶上挂有两个宝葫芦,而横梁下的角替雕有水云状纹,坊柱底下另设有夹杆石。  相似文献   
989.
朱熹和苏格拉底作为东西方的两位大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首先对朱熹的教学方式和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方法"的异同作了多角度的比较,指出朱熹的教学方式比"苏格拉底方法"更丰富、更适用的一面。最后提出几点借鉴,以期能对现代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90.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前人对《易经》的注释仅仅重视文本意义,而忽略了圣人伏羲所设的卦的预言功能。朱熹著书《易学启蒙》阐述他的卜筮理论,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卜筮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实践方法。在朱熹看来,卜筮与修身休戚相关,但卜筮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朱熹将卜筮“理性化”和“神圣化”,从而为文化传统体系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